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民初中國佛教界知識分子的維新 -- 以太虛大師為探討
作者 釋道禮 (著)
出處題名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4屆)
出版日期2013
頁次1 - 19
出版地臺灣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一。
關鍵詞楊文會; 佛教復興; 太虛大師; 人生佛教; 僧伽制度
摘要 近代中國的佛教文化,可說是繼隋唐以來中國佛教的另一個重要開展,而其勃興與發展,則是僧俗兩界有識之士共同努力的結果。民初中國佛教界知識分子的維新活動,不僅是受外在環境的刺激導致一連串的革新行動,內在也突破傳統理論的限制表現出諸多新的理論思潮。在佛教傳承上,民國以來的佛教界,繼「中國佛教復興之父」-楊文會之後,以太虛大師為中弖的出家學僧,受到海內外的重視,也發生過極大的影響,為時代交替的重要人物。太虛大師是二十世紀最重要、最具爭議性的佛教改革家與思想家。他於民初發起以「人生佛教」思想為主軸的佛教復興運動,詴圖改革僧伽制度、提倡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白德滿(Don A. Pittman)稱他為:「現代化佛教的領袖人物。」 藉由民國初期之五四運動與廟產興學運動,乃至太虛所提出的人生佛教,瞭解到太虛不僅受外在環境刺激影響,導致一連串的革新行動;內在也突破傳統理論的限制,表現出諸多新的理論思潮。由維新這個角度切入,正可以看到民國初期佛教的發展是如何與社會變革連結在一起。太虛所提出的人生佛教,是在清末民初西學傳入,孫中山三民主義建國大綱初行之時,太虛將其與佛教教義做連,所具之維新思想足可代表當時佛教界知識分子的新思潮,欲藉西學融入於佛教改革,使當時衰微的中國佛教能夠提振復興起來。太虛所建立的新式佛教教育與順應時代的弘法方式,若站在近代佛教發展的過程來看,實是治近現代佛教史中所不可忽略者,亦為中國佛教帶來了新的契機。
目次壹、前言 2
貳、太虛-佛教現代化之改革者 5
参、廟產興學運動-維護寺產不遺餘力 9
肆、護國護教-人間佛教之施行 12
伍、結論 16
點閱次數674
建檔日期2014.06.30
更新日期2023.10.0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9621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