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地論「體義說」與華嚴「法界緣起」——地論與華嚴思想比較研究
作者 鄭興中 (著)
出處題名 2014年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論文集
出版日期2014.12.05
頁次B1 - B15
出版者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uayen.org.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主辦單位: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台北市佛教會、國際青年華嚴學者學會
作者為北京大學 哲學系中國哲學 11 級博士研究生
關鍵詞地論師; 體義說; 華嚴宗; 法界緣起
摘要本文以慧遠《大乘義章》、杜順《華嚴法界觀門》、智儼《華嚴一乘十玄門》等文獻等為主,結合敦煌遺書 S.4303,S.613,《法界圖》(P.2832 B)、《三界圖》(S.3441)等文獻,探討地論師「體義說」與華嚴宗「法界緣起」思想的關聯。地論思想作為華嚴思想的一個重要源頭,考察地論思想,對於理解華嚴宗的源流及其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論文第一部分講地論師的緣起思想及在此基礎上提出的「體義說」。初期地論師提出「有為緣集、無為緣集、自體緣集」三種緣集說的緣起思想,後期又加上「法界緣集」而成四種緣集說。其中「自體緣集」相當於如來藏緣起,而「法界緣集」則強調前三種緣集的圓融無礙,有向法界緣起轉變的趨向。基於此「自體緣集」「法界緣集」思想,地論師提出特殊的「體義說」,用以描述如來藏體與其中萬法的關係,以及萬法之間的關聯。簡單的講,「體」即如來藏體,「義」即如來藏中的萬法。慧遠將兩者關係界定為「同體義分」,認為如來藏是「離相離性」之體,同時「雖無一性而無不性」,由此如來藏體顯現為萬法之「義分」。體與義有互相含攝的意思。敦煌 S.4303、S.613 則在「同體義分」的基礎上,進一步講「體義俱融」,用以表述其宗最高的境界,強調「一體一切體,一義一切義」,體義之間六相圓融、相互含攝。地論師所提出「法界緣集」及「體義俱融」等概念是其思想發展的最高峰,但其對於法界緣起的闡發非常有限,真正對此作別開生面論述的是華嚴宗。
論文第二部分主要比較地論師「體義說」與華嚴宗「理事觀」的關聯。由於兩者的複雜性,本文僅就兩者對於「事法」的處理上進行一些比較研究。地論「體義說」的應用範圍不包括事法,但如果「攝事相以從體義」,事法之間也俱六相圓融的特性。華嚴宗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明確強調事法與真理的圓融,并未有一「攝事相以從體義」的步驟。但杜順《華嚴法界觀門》中開篇講「會色歸空觀」,區分兩種對於「色」與「空」的認識,即「有體性之色」與「無體性之色」、「斷空」與「真空」。杜順認為,「色即是空」的「色」是「無體性之色」而非「有體性之色」,「空」是真空而非斷空。杜順此「會色歸空觀」與地論「事相以從體義」有異曲同工之妙。
目次摘要 B-1
前言 B-3
一、地論師緣起理論與「體義說」 B-4
(一)、地論師的緣起思想:從「自體緣集」到「法界緣集」 B-4
(二)、基於緣起說的「體義說」:從「同體義分」到「體義俱融」 B-6
(三)、地論緣起理論與「體義說」的關聯 B-9
二、地論「體義說」與華嚴「理事觀」 B-10
三、結論 B-13
參考文獻 B-15
1、原典文獻 B-15
2、中日文專書、論文 B-15
點閱次數386
建檔日期2016.05.04
更新日期2023.07.1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5164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