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智顗天台宗心識說:「一念識陰」之研究
作者 林廣立 (著)
出處題名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29屆)
出版日期2018.09
頁次1 - 26
出版者圓光佛學研究所
出版者網址 http://www.ykbi.edu.tw
出版地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班二年級
關鍵詞識陰; 無明一念心; 一念三千; 不可思議境; 一心三觀; 無明即法性
摘要本文主要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與《摩訶止觀》以探討智顗對於「心」即識陰,無明心或妄心具足諸法,並從虛妄識陰中了知其心之理念。此觀念在智顗的哲理教義中是一個重要的論題,一切教行皆以心為要,它牽涉到現象界觀法。智顗從師南嶽慧思禪師,然由《大智度論》「三智一心中得」,以及《中論》「三是偈」,而成立「一心三智」,發展為「一心三觀」,介爾有心三千具足,圓論諸法皆具三千等,都是說明一念心具足諸法。
首先探討,若欲造修須從近要,一則心能變造三千即事之要,再則一念為事理解行之要,三則此心圓具三千即理之要,若事若理皆以一念為總解。教行皆以觀心為要,特指心者萬法之本,眾病之源,心能具故,心能造故,結歸一念;則天台的論境,體唯在識陰,一大藏教無越此心故,一期縱橫不出一念。
次之論述,智顗對心識的開展,雖心識無形不可見,但心有妄心與淨心之分。首先從心識之體識陰,以其面相討論一是妄心一念具三千,再是淨心一念諸法同寂。然爾心的不可思議境者,亦分一是一念心生死涅槃不相妨,再是心即實相,所以說心具足諸法。
進而就一念識陰的實踐,智顗所指應當去丈就尺,去尺就寸,但觀識陰,識陰者「心」是也。所以就從「心」開始來表述之,第一心識運用之法,其次一心三觀兩種心識觀法,再則心識之圓頓觀法。
最後,本文所表達之最終意涵,乃是圓教乘不破壞法界。那為何在圓教乘不破壞法界?吾人摘引灌頂在《觀心論疏》卷二,兩則之敘述云︰「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者,三觀圓觀一念生死之心,即是中道涅槃,煩惱之心即是中道菩提。」又云︰「菩薩未成佛,菩提為煩惱;菩薩成佛時,煩惱即菩提。故知迷心為煩惱生死,悟心即菩提涅槃。是則菩提煩惱更無二法,如寒結水為氷,暖即融氷為水,名殊而體一也。」雖心識無形無狀,不可以凡見,但觀照識陰,識陰者心是,心是諸法之本源,所以心即總領處。然而,智者大師依《妙法蓮華經》而修行,深悟法華三昧,與其所觀察得到的,如來教法的究竟理想,它象徵著究極圓滿、具足無缺、中正不偏、一時全具的了義精神。所以「圓教義理」與「圓頓觀法」兩者的結合,才算真正完成,智者大師之「圓頓思想」,以及形成「教觀雙美」之特色。智顗之思想理念:「心」即識陰,無明心或妄心具足諸法,善惡不出三千的圓頓思想。其伸展了天台的另一特色「性具思想」,以致闡提若能達修惡,則與如來無差別,這是另一立論研究課題。
目次一、前言 3
二、智顗觀心之傳承 3
三、智顗就心與識陰之關係 4
(一)心能變造三千即事之要 4
1、心的幻妄性 5
2、意識心仍心王 5
(二)一念為事理解行之要 6
1、心的覺悟性 6
2、心的作用性 7
3、心不離法、法不離心 9
(三)心圓具三千即理之要 9
1、心的同一體性 9
四、智顗一念心識之開展 11
(一)心識之體識陰 11
1、妄心一念具三千 11
2、淨心一念諸法同寂 13
(二)心的不可思議境 14
1、一念心生死涅槃不相妨 14
2、心即實相 14
五、智顗一念心的實踐 15
(一)一念心運用之法 15
(二)一心三觀兩種心識觀法 17
(三)一念心之圓頓觀法 19
六、結語 21
參考文獻 22
點閱次數636
建檔日期2019.02.12
更新日期2023.09.2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8115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