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無境」的證成與認知:以窺基《唯識二十論述記》為核心之研究=Log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Arguments for the Non-existence of External World: A Philosophical Analysis of Kuiji’s Commentary on Vasubandhu’s Twenty Verses (Weishi Ershilun Shuji)
作者 梁陳安 (撰)=Leo, Sing-ann (compose)
出版日期2018
頁次107
出版者國立政治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nccu.edu.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指導教授林鎮國
畢業年度106
關鍵詞《唯識二十論》=Viṁśikā; 世親=Vasubandhu; 訴諸無知論證=argument from ignorance; 窺基; 《唯識二十論述記》
摘要本研究關注窺基在《唯識二十論述記》中如何處理「無境」這一議題。本論文主要 討論方向有二:第一,窺基如何從「因明」的角度對「無境」議題下進行邏輯論式上的 重構。第二,窺基如何從「認知」角度上,在《唯識二十論述記》中討論對「無境」。 筆者希望藉著窺基的觀點反省現代研究對於《唯識二十論》中「無境」議題的詮釋以及 批評。最後,希望藉窺基的視角看待《唯識二十論》是否成功建立「無境」的立場。

本文以三個主要章節來回應上述問題。第二個章節主要強調窺基如何透過「非知覺」 來論證「無境」。首先回顧當代學者 Birgit Kellner 和 John Taber 最新之研究,他們認為 「不可得」(anupalabdhi)的理由還沒有被使用在論證中,因此世親否定外境的方式僅 止於「訴諸無知論證」的策略。筆者認為窺基的觀點不同於此,他從因明論式的重構提 出世親可能如何使用「不可取」(agrahanāt)來反駁實在論者,而非只是論證策略。最 後筆者要提出一個重要的認知原則:「量」可以判定「存在」與「不存在」,藉此指出 世親反駁實在論者背後的觀點為:外境不是知覺對象,因此外境不存在。

第三、第四章節中,筆者關注窺基如何討論對於「無境」的「認知」的方式。在第 三章中,筆者以窺基的觀點回應當代學者對「夢喻」論證的批評。藉此筆者要提出窺基 區分對「無境」的兩種認知方式:「真覺」與「少知」,這二類可以分別對應到「現量」 與「比量、聖言量」。最後筆者認為從「少知」的認知方式,仍可以避開當代學者對夢 喻的批評。
第四章主要分析「真覺」如何掌握「無」的知識。首先筆者梳理當代學者如何看待 從部派到瑜伽行派中,認知「無」這個議題。其次,筆者針對「真覺」本身的內涵做分 析,發現窺基只承認後得智能夠認知「無境」。最後,筆者綜述後得智的功能,強調「盡 所有性」是認知「無境」的關鍵。

總結來說,筆者認為窺基在《唯識二十論述記》中對於「無境」的討論可以分為兩 個層次,第一為「論證」的層次,第二為「認知」的層次。筆者從第四章的成果試圖回 應當代學者對於唯識學是否為「觀念論」的爭論。從窺基詮釋觀點來看,「無境」顯然 是可以被後得智認知的狀態,因此《唯識二十論》作為「觀念論」的文本是無庸置疑的。

目次第一章 導論 1
一、 問題意識 1
二、 文獻回顧 2
三、 論文結構及其章節安排 8
(一) 緒論 8
(二) 外境不能夠被認知是否等同於否定外境 8
(三) 「真覺」與「少知」:窺基的「夢喻」論證 9
(四) 「無境」作為「後得智」的認知對象 10
(五) 結論 11
四、 研究方法與步驟 12
第二章 外境不能夠被認知是否等同於否定外境? 14
一、 「非認知」在當代學界的討論 14
二、 《唯識二十論》與「訴諸無知論證」 18
三、 「不可取」能夠作為論證的理由 22
(一) 世親對於「不可取」(agrahaṇāt)的概念 24
(二) 窺基重建的「非知覺」論證 27
四、 小結 32
第三章 「真覺」與「少知」:窺基的「夢喻」論證 37
一、 前言 37
二、 窺基的夢喻論證 38
(一) 窺基回應「四事不成」——處、時不定過 38
(二) 窺基回應「四事不成」——「作用不成」 41
三、 當代學者對夢境論證的批評 43
四、 《述記》對寄生論證的觀點及回應 50
五、 小結 60
第四章「無境」作為「後得智」的認知對象 63
一、 前言 63
(一) 說一切有部對於「無」的認知 63
(二) 經部的觀點 68
(三) 唯識論者的觀點 70
(四) 小結 75
二、 窺基如何論證「無」 76
(一) 窺基所引援的跨文本的論點 77
(二) 窺基如何論證「無」:窺基文獻內部論點 80
三、 《述記》:「知無」非是以「無」作為相分 83
四、 後得智認知「無境」 88
五、 小結 91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94
一、 結論 94
二、 未來展望 100
參考資料 102
一、 一手材料 102
二、 二手文獻 103
(一) 英文 103
(二) 中文 105
三、 碩博士論文 106
點閱次數421
建檔日期2020.02.05
更新日期2023.01.1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8948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