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梵網經菩薩戒研究=A case study of Bodhisattva Precepts of Brahma Net Sutra
作者 蔡岳展 (著)=Tsai, Yueh-chan (au.)
出版日期2021
頁次179
出版者華梵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fu.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指導教授熊琬
畢業年度109
關鍵詞梵網經=Brahma Net Sutra/Fan Wang Sutra; 菩薩戒=Bodhisattva precepts; 戒體=The essence of Precepts; 佛性=Buddha Nature; 受戒=Accepting Precepts; 懺悔=Repenting Fault
摘要佛法三學,戒、定、慧,以戒為首,「以戒為師」,是佛涅槃最後對佛弟子的最後的囑咐,《佛遺教經》云:「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意思是「戒律存在佛法就在,戒律不在佛法就滅亡」。佛教戒律的優先性、重要性,佛弟子應謹記於心。所以,受戒、學戒、持戒、懺悔、誦戒。成為佛教四眾弟子的該受、該學、該持、該誦的佛法修持、成就佛道的根本問題。經、論不學佛沒制罪,但戒律不持,則有犯戒三塗果報。
漢傳佛教受戒不重視戒,是歷代律宗祖師公認事實,佛弟子受完戒,需要學戒,持戒然後知犯戒、知不犯戒,知如何如法懺悔出罪,而感內心清涼,保持自身戒體清淨,是佛教戒律的基本精神。
在大乘佛法中,菩薩戒,是大乘佛法的戒學的根本、也是在五乘佛法中最上乘的戒律,菩薩戒中又以《梵網經》菩薩戒流通最為廣泛。《梵網經》屬於佛佛相傳戒法,是世尊成道時,於第一時中入定返回華藏世界,由盧舍那佛傳授的菩薩戒法,與《華嚴經》同屬圓、頓法門,再輾轉傳入中土,由鳩摩羅什譯經時最後口中誦出,當時譯經的道融、道影三百餘僧也同時受菩薩戒。梁代僧達律師為梁武帝受菩薩戒,唐代鑒真律師為日本聖武天皇受菩薩戒。菩薩戒受戒風氣在東亞廣為流傳至今。

《梵網經》云:三世諸佛已誦、當誦、今誦。又云:過去諸菩薩,已於是中學、未來者當學、現在者今學。大乘佛弟子受持修學菩薩戒是佛親口囑咐佛弟子,佛自要誦,菩薩也要誦,未來佛、菩薩也要學、要誦,一定要修學的功課。凡夫菩薩的我們,也要誦、要學。
《梵網經》卷上內容主包含三十心、十地,主要談的是心地,菩薩的修習四十階位以定、慧為主。別教、圓教的修行次地,別教一位修一心,圓教則位位修此心。《梵網經》卷下主要談十重、四十八輕戒。包含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以戒律為主。然戒、定、慧三學,一即三,三即一,無法分離。
宋 元照律師於其《芝苑遺編卷上》戒體章云,夫戒體者。律部之樞要,持犯之基本,返流之源始。意思是佛弟子受佛戒,才有戒體,戒體是律藏核心,能發起防非、止惡、行善、的功能。二地菩薩持戒清淨,連誤犯都沒有,如行路不傷蟻、耕地不傷蟲,何況故犯。保持戒體的清淨,更是佛弟子受完佛戒後,日日行持主要功課。
本論文依著道宣律師於《四分律刪繁補缺行事鈔》將戒學分成四個面向,一 戒法、二 戒體、三 戒行、四 戒相。探討分析,得到得結論是佛法的核心在戒律,有戒才能止惡向善,戒律的核心在戒體,戒體是判斷持戒染淨的根本,戒體清淨,能生定慧。菩薩戒則是成佛的根本戒律。
菩薩戒戒體存在,戒體則依如來藏心而起,漢傳八大宗派都是肯定的,但對戒體屬色法、心法、 非色非心法,是各部派所依的論點判法有異,但佛也認定二十部派都是佛說。菩薩戒的授戒方法可從一 師授、二 自誓佛前授;菩薩戒懺悔方法,則分為一 作法懺、二 取相懺、三 無生懺。若無師可懺,也可自誓懺悔。最簡單懺悔法是佛前責心懺,最上乘的懺悔法則是無生懺。無生懺完全是實相懺法。大乘佛法授戒與懺悔,在有法師、無法師兩者都能完成授戒與懺悔。
學佛受戒,日日懺悔,保持自身戒體清淨,「以戒為師」是佛陀涅槃時最後對弟子的囑咐,這是眾生由佛性眾生位修至佛性佛位唯一方法。本論文結論可作為大乘佛法修學菩薩戒的參考。

The three practices of Buddhism include precepts, meditation and wisdom. The first is precepts of three practices. “The precepts is a teacher.” when the Buddha tell his students before Buddha Nirvana. The Nirvana Sutra said “Bhiksu respect Precepts such as people see light when they are walking in dark night or poor men get money. Precepts are your teacher too when the Buddha lives in the world. Its means precepts exist is Buddha dharma but precepts do not exist that no Buddha dharma in the world. The Buddha precepts priority and important should be remembered in the Buddha students brain. Accepting precepts, learning precepts, repenting fault, reading precepts become the Buddha students should to do work and all the Buddha students should do basic require. The Buddha does not set up Sin when the Buddha students do not learn mediation and wisdom but the Buddha students may rebirth as an animal, ghost, hell if they do not keep precepts well.

Bodhisattva precepts are basic of Mahayana Buddhism also are upper level precepts of five vehicles of Buddhism. The Bodhisattva Precepts of Brahma Net Sutra is popular and wide influence in the society in East Asia. The Bodhisattva Precepts of Brahma Net Sutra said “The past Buddha read, now Buddha reads and future Buddha will read the Bodhisattva Precepts of Brahma”.Also said “The past Buddha learned, now Buddha learns and future Buddha will learn the Bodhisattva Precepts of Brahma。Bodhisattva precepts of Mahayana Buddhism student receive and follow is Buddha said also Buddha and Bodhisattva learn and read in the past and will learn and read in the future. We are normal Bodhisattva students should learn and read now.

Part one of Brahma Net Sutra descries thirty thought and ten stages of Bodhisattva learning levels and emphasis mediation and wisdom. These are levels Difference teaching and Round teaching of Tian-Tai School of Chinese Mahayana Buddhism. The Difference teaching learn a thought by each stage only but Round teaching learned each thought by all stages. Part two of Brahma Net Sutra descries Ten Serious Crime Precepts and Forty-Eight little Crime Precepts that includes bind-behavior precepts, benefit all beings precepts, and vowed helping all being precepts. The Brahma Net Sutra emphasizes precepts which connect mediation and wisdom.

Song Dynasty Yuan Zhao preceptor wrote of his book Zhi Yuan Yi Bian Part one of chapter essence of precept said: “Essence of precept is the center of Precept school and basic of take precepts and break precepts and begin of start practice Buddhism dharma. It means Buddhism
目次目錄
誌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3
一 研究動機 3
二 問題意識 3
三 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菩薩戒文獻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16
一 研究範圍 16
二 研究方法 16

第二章 戒法、戒體 19
第一節 戒法 20
一 戒律印度傳承 20
二 戒律東傳漢土翻譯及傳承 21
三 戒律的分類 23
四 三皈 24
五 五戒 24
六 八關齋戒 25
七 沙彌戒 25
八 式叉摩那尼戒 25
九 比丘戒 26
十 比丘尼戒 26
十一 菩薩戒 26
十二 南山律宗 27
第二節 百法明門論、成實論、俱舍論 戒體論述 29
一 大乘百法名門論戒體論述 29
二 成實論戒體觀念: 30
三 俱舍論戒體觀念 30
第三節 戒體 31
一 大乘經典菩薩戒戒體經文 33
二 納受菩薩戒得到戒體經文 34
三 三論宗 隋 吉藏 大師戒體論述 35
四 唐 李通玄居士戒體論述 35
五 律宗 唐 道宣律師 、 宋 元照 律師戒體論述 36
六 清 來舟法師戒體論述 37
七 華嚴宗 唐 法藏大師戒體論述 37
八 淨土宗 明 智旭菩薩戒體論述 37
九 天台宗 智者大師的菩薩戒戒體論述 38
十 唯識宗堂 玄奘戒體論述 38
第四節 佛性理體與菩薩戒戒體關係論述 40
一 菩薩戒戒體論析 40
二 佛性理體論述 41
三 佛性理體與菩薩戒戒體融通 43
第五節 小結 45

第三章 戒相 47
第一節 菩薩階位 三十心、十地 51
一 十發趣心(十住) 51
二 十長養心(十行) 56
三 十金剛心(十回向) 60
四 十地 63
第二節 《梵網經菩薩戒》戒相 72
一 十重戒 74
二 四十八輕戒 79

第四章 戒行 105
第一節 受戒與捨戒 105
一 受戒方法 107
二 受戒條件 107
三 授戒師資 108
四 授戒儀軌 108
五 自誓受戒 114
六 誦戒方法 116
七 捨戒(失戒、失受) 117
第二節 罪相輕重與懺悔 119
一 罪相輕重 120
二 明 蕅益大師 菩薩戒懺悔行法 122
三 唐 法藏法師菩薩戒懺悔行法 125
四 民國 弘一律師 「菩薩戒受隨綱要」 126
五 菩薩戒懺罪總表 128
六 自誓懺悔 132
第三節 小結 134

第五章 結論 136
參考文獻 143
附錄一 授大乘菩薩戒儀 146
附錄二 半月誦戒儀軌 157
附錄三:取相懺 162
附錄四 民國年代 梵網經註解 手抄稿 170
一 上會下性法師《梵網經菩薩戒會解》手抄稿 170
二 上道下海律師《梵網經菩薩戒本述義》手抄稿 173
三 民國 上果下清 律師 《梵網經菩薩戒心地品卷上彙釋》手抄稿 175
簡歷 179
點閱次數363
建檔日期2021.11.16
更新日期2023.01.1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2753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