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德國收藏吐魯番出土早期《華嚴經》寫本殘片研究=A Study on Early Huayen Manuscript Fragments in German Collection |
|
|
|
作者 |
崔中慧 (撰)
|
出處題名 |
2014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
|
出版日期 | 2014.10 |
頁次 | 23 - 48 |
出版者 | 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huayen.org.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講師 |
關鍵詞 | 華嚴經=Avataṃsaka Sūtra; 敦煌=Dunhuang; 吐魯番=Turfan; 北涼體=Northern Liang; 寫經生=Buddhist scribe; Northern Liang Style |
摘要 | 《華嚴經》經典的義學與圖像研究一直以來深受學界重視,但關於《華嚴經》的出土文獻例如敦煌或吐魯番出土寫本則鮮有學者涉及。佛教圖像的發展有賴經典的依據,20世紀初敦煌吐魯番考古出土大量佛教文獻提供了新的歷史佐證。尤其許多圖錄出版與網路資料庫建立,為研究早期佛教在中國發展史提供最直接的材料和證據。 以往學界對於華嚴經或華嚴信仰在北方的流傳,認為大約在北魏以後,然而20世紀初於鄯善出土的寫本佛經中,有現存最早的《佛華嚴經卷第廿八》Buddhâvataṃsaka Sūtra 是北涼王沮渠安周供養的,現藏於日本書道博物館,依據其墨書題記,中村不折推斷這件殘片應屬北涼高昌沮渠安周時期(445—457 CE)無疑。另外,德國國家圖書館藏吐魯番漢文佛經文獻中,有幾件年代較早的《華嚴經》寫本值得注意;四件《華嚴經》殘片編號為Ch667、Ch2545、Ch1825 與Ch1508,據《吐魯番文書總目第三冊歐美收藏卷》資料著錄,學者將其年代有的定為四至六世紀,有的無法斷代。這四件殘片書跡獨特,既非南朝書風也非北魏書風,筆者根據其特殊的書法風格,比對相關年代的石刻以及其他有紀年的寫經,推斷這 幾件殘片當屬於北涼時期寫經。 本文採用出土於中亞《華嚴經》的佛經殘片研究,考證其他佛教史料,說明華嚴經在北涼時就已經流傳到北方並已受到官方重視,由且渠安周供養此經可為例證;另外根據有紀年的北涼官方寫經,及其他佛教文獻文物的記載,北涼已有完備的官方寫經組織與官方寫經生,其官方寫經生除了本地,也有外域或南方來的,使得北涼時期的寫經書法呈現南北風格交融又具有獨特中亞風格的時代特色。這種種原因奠定後來北魏敦煌出現了敦煌鎮「官經生」、或者「典經師」的正式官職名稱,也推動北魏佛教發展。 |
目次 | 一、前言 25 二、敦煌與吐魯番初期《華嚴經》寫本殘片 26 三、德國藏早期無紀年《華嚴經》寫本殘片年代探討 29 四、結論 35 |
點閱次數 | 513 |
建檔日期 | 2021.12.02 |
更新日期 | 2021.12.02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