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釋德安
|
出處題名 |
2018年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論文集
|
出版日期 | 2018 |
頁次 | E1 - E20 |
出版者 | 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huayen.org.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為蘇州戒幢佛學研究所研究生 |
關鍵詞 | 初發菩提心; 慈悲心; 菩薩明難品; 淨行品; 普賢觀 |
摘要 | 初發菩提心不僅是一種教法,而且本身即是觀法。在華嚴教相判攝中,不同的教法在理解初發菩提心的問題上呈現三乘、一乘及同教、別教一乘的視角差異,使初發菩提心觀法在不同的教相體系呈現修證理路上的差別。華嚴初發菩提心觀法,自不同於漸次修習的三乘教法,同時也異於同教一乘。然而,面對生命緣起截然不同的學人,華嚴經教體現的修行境界,普通人亦能於中獲益匪淺。透過梳理有關菩提心初發起的華嚴經原典,於我之平凡行人也有於中起觀的可能,為開啓菩薩修行道路點亮第一盞心燈。 本文在回顧部分菩提心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華嚴祖師的言教和華嚴法界觀對初發菩提心這個議題的重要性再次予以確認。進而依次闡述據慈心為起點的漸修觀法,據《華嚴經》之十信的知行結合觀修以及據普賢觀的華嚴初心觀法。最後結合自己體會淺談初心日常觀修。 依《瑜伽師地論》或《菩提道次第論》的修法,菩提心的生起是一個次第性過程,而且前前需得作為後後之前行。據這樣的理路,從《大方廣佛花嚴經修慈分》提供了很好的起始點,由無緣大慈導入同體大悲,由事入理,從而為發起菩提心提供重要心理建設的保障。此外,倘若將此修法修習達到極致,也能證得無上菩提,反映了華嚴教法一乘中攝三乘的特色。 依〈菩薩明難品〉、〈淨行品〉,透過菩薩間的提問看到了日常修行的要點,這是知行結合的方式發起菩提心的修行指南。因為〈菩薩明難品〉是為利益有情而設問答,故這本身就是於普通人即能夠觀修起來的指導方針,這一品從十個方面闡釋了發菩提心前所需要的身心建設,導吾人向一乘成佛之道,從而為初發菩提心乃至證得初發心住提供增上的心靈環境。〈淨行品〉則是透過學人最普通的一天,從在家到出家,在衣、食、住、行每個細微之處用心,將眼見為小的所緣,透過發願的方式增長廣大,達到數數思惟殊勝及廣大的所緣境之目的,為發起普賢觀提供助緣。 最後,依普賢菩薩的廣大境界,在前邊漸次修習的基礎上,直接以無盡法界緣起為所緣,體解華嚴的初心觀法,體會初發即成果覺、一修一切修的殊勝修行理路。 透過逐步深刻體會初發菩提心的意涵,學人能夠開啓基於漸修提升甚深法義領納乃至理解、修持能力,并最終以普賢觀的原理達到圓滿修行初心的觀修之路。在這個漸頓圓兼備的思路中,根器差異對應於修習起點的選擇,而未到圓教普賢觀之前,這種前方便的修習可以認為並不存在之間的高下差異,而只有對機與否的判斷。 |
目次 | 摘要 E1 一、引言 E3 二、慈心入道次第行 E5 三、住前起信寄位行 E9 四、念念初心普賢行 E14 五、餘論 E18 參考文獻 E19 |
點閱次數 | 249 |
建檔日期 | 2022.08.17 |
更新日期 | 2023.07.25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