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沙門果經》解脫道次第之研究=A Study of Sāmaññaphala Sutta: The Graduated Path to Liberation |
|
|
|
作者 |
王佩秀 (撰)=Wang, Pei-hsiu (compose)
|
出版日期 | 2014 |
頁次 | 122 |
出版者 | 南華大學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3.nhu.edu.tw
|
出版地 | 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南華大學 |
系所名稱 | 宗教學研究所 |
指導教授 | 呂凱文=Lu, Kai-wen |
畢業年度 | 102 |
關鍵詞 | 《沙門果經》; 初期佛教; 解脫道次第; 《阿含經》; 尼柯耶 |
摘要 | 本文以DN.2《沙門果經》為底本,透過漢譯四部《阿含經》及巴利四部尼柯耶的研讀,探尋在初期佛教經典中,記載具有初期佛教特色的解脫道次第。企圖依此修道次第,提供給吾人一個去除苦難的方法,獲得身心的寧靜。 由於「解脫」思想,並非世尊所創,而是由梨俱吠陀時期至梵書、奧義書時期演變而來。所以在未進入佛教特色的解脫道次第前,本文首先以解脫思想的源流及轉變談起。接著從漢、巴初期佛教經典中,探尋各經所載之解脫道次第。最後從修道次第項目,逐項依次做說明。 |
目次 | 摘要 i 略語表 ii 目錄 iii 1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3 1.2.1 研究範圍 3 1.2.2 研究方法 6 1.3 文獻檢討 7 1.3.1 專書 8 1.3.2 期刋論文 10 1.4 論文架構 14 2 解脫思想之源流及轉變 17 2.1 解脫的語義辨析 18 2.2 婆羅門教的解脫思想 19 2.2.1 吠陀至奧義書時期之業與輪迴 21 2.2.2 吠陀至奧義書時期之解脫與實踐 30 2.3 初期佛教的解脫思想 38 2.3.1 業與輪迴 39 2.3.2 實踐與解脫 44 2.4 小結 53 3 解脫道次第在初期佛教聖典的出現 55 3.1 《長部》/《長阿含經》 55 3.2 《中部》/《中阿含經》 63 3.2.1 《中部》/《中阿含經》展現之修道次第 64 3.2.2 《中阿含經》「習相應品」展現之修道次第 72 3.3 《相應部》/《雜阿含經》與《增支部》/《增壹阿含經》 74 3.4 小結 75 4 《沙門果經》版本比較 77 4.1 《沙門果經》的異譯經 77 4.2 巴利與漢譯《寂志果經》之比較 80 4.3 小結 88 5 《沙門果經》解脫道次第之展現 91 5.1 關於戒學 91 5.1.1 大中小戒 92 5.1.2 戒學的其他相關項目:守護諸根及知足 98 5.2 關於定學與慧學 100 5.2.1 正念、正知及棄捨五蓋 100 5.2.2 初禪至四禪 106 5.2.3 成就六通 108 5.3 小結 111 6 結論 113 參考文獻 115 一、經典文獻 (依《大正藏》經碼排列) 115 二、當代著作 (依名字首字筆劃排序) 117 三、工具書 (依首字筆劃排序) 121 |
點閱次數 | 64 |
建檔日期 | 2023.06.02 |
更新日期 | 2023.06.05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