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文學卷:從經典翻譯到文學創新的佛教印記
作者 孫昌武 (著)
版本項1
出版日期2025.07.09
頁次588
出版者崧燁文化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佛教文學; 中國文學史; 文學評論
摘要  ⚑ 緣起與編纂理念
  書中不僅著眼於漢族佛教發展,更廣泛涵蓋西域與其他少數民族的佛教歷史脈絡,呈現中華文化多元共生的整體面貌。書中強調:學術應與時俱進,應融入最新的考古成果及現代研究方法,使歷史敘述兼具精確與開放視野。

  ⚑ 結構與主題範疇
  全書結構嚴謹,內容廣泛而深入,既有系統性的歷史敘述,也有專門探討佛教與文學、藝術等領域的章節。內容從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開始,詳述其在各個歷史階段的發展脈絡,涵蓋漢魏兩晉南北朝的初步傳播、隋唐時期的鼎盛與融合、以及宋元明清各代的演變。書中特別強調古代西域佛教的影響,以及新疆考古發掘的新資料,呈現佛教如何隨著時代與地域互動而不斷豐富自身。

  ⚑ 佛教與中國文學的深度交流
  本書對佛教與中國文學的互動尤為關注,指出佛典翻譯、佛教題材詩文及小說創作等,均是中土文學多樣化的重要源泉。佛教經典與譬喻故事的傳入,不僅豐富了文學題材,更推動了藝術表現與審美趣味的發展。書中不僅探討文學對佛教信仰的推波助瀾,更論述佛教思想中對「心性」、「空性」等問題的探討,對中國文學創作心靈意識的影響,展示佛教與文學的雙向促進關係。

  ⚑ 佛教的中國化與現實意義
  書中鮮明指出,佛教的「中國化」是佛教在中國歷史舞台上取得深厚根基的關鍵。從最初的異國宗教到逐步融入中華傳統,佛教經歷了與儒道等思想的競爭與調和,最終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在現代社會,佛教作為有生命力的信仰群體,對社會和諧與世界文化交流具有積極意義。

  ⚑ 學術性與人文精神兼備
  本書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結合生動文學筆調,展現出佛教在中國兩千餘年發展中的多維面貌。書中既重視歷史真實性與嚴謹考證,也流露出對各民族文化的尊重與理解,體現出強烈的人文關懷。作者以「不信而敬意」的姿態,表達對所有正當宗教的肯定與尊重,並寄望中西文化互相了解,共同達成人類社會的更高境界。

  本書用豐富的史料,詳細記錄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以來,與各民族、各地區及文學之間的互動與發展,闡述佛教中國化的過程及其對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內容包含少數民族佛教、古代西域佛教史,並結合考古發現與學術成果。作者強調佛教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並以深切的人文關懷推動社會和諧與國際文化交流。
目次《中華佛教史》總序
前言
第一章 佛典翻譯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與佛教
第三章 六朝僧人的創作
第四章 釋氏輔教
第五章 隋唐與佛教
第六章 唐宋的禪文學
第七章 關於詩僧
第八章 唐與五代佛教通俗文學
第九章 宋代之後的佛教與文人
第十章 對古典小說、戲曲的影響
第十一章 明、清的佛教民間文學
第十二章 佛教與文學思想、文學評論
第十三章 近代
結語
《中華佛教史》後記
ISBN9786264166447 (平裝)
點閱次數29
建檔日期2025.07.05
更新日期2025.07.0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71171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