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信論研究書後

會覺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35冊
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
1978年11月初版
頁177-185


. 177頁 大乘起信論研究,由武昌印經處蒐集海內佛學家研究起 信論而成。其編輯次序,首有歐陽竟無君作唯識抉擇談,對 於起信真如緣起說,極言其陋。次有吾太虛法師對竟無先生 之抉擇談作佛法總抉擇談,以抉擇其抉擇,亦兼及起信論。 次章太炎君為遣人疑惑起見,有大乘起信論辯之作。次梁任 公作起信論考證,有非心君作評,以出其非。後王恩洋君作 起信論料簡,將起信根本推翻,而唐大圓君作起信論解惑, 以解其惑。又有陳維東君作料簡起信論料簡,釋常醒君作起 信論料簡駁議,以盡其餘勢。由此大乘起信論千餘年來之未 了公案,乃至日本近來所謂有名大佛學家,對於此問題所著 數十萬言之巨作,經止一番論戰,遂畢其能事,噫!亦壯觀 矣!吾讀其書,不能不推功石埭先生,尤不能不推功海內一 般新思潮家,蓋我國三十年間,佛書未流通,摩尼大寶,覆 蔽於貧子衣裹。自石埭先生提倡之後,各各開自家寶藏,出 無價大珠,獲此一番空前絕後燭天燭地之大光明,果能繼此 研究,我中華佛化,不難直承隋唐,為世界第一之文明國矣 !新思 178頁 潮歟,新思潮歟,其努力努力。 一書之成,若首尾相貫,稍誦其文,即可知其大概,今 群言總會,思想聚集,其體裁別有面目,況言論戰諍,各出 舌鋒,各伸手腕,一是餘非,勢不兩立,讀者徒識其白者為 紙,黑者為墨,一本成規,而不能旁顧他義,吾知其不但不 得編輯者之本意,且失作者之主旨焉。故吾閱是書,三覆其 義,特於諸篇之緊要會通處,錄成一斑,以備檢閱焉,抉擇 談對於起信真如緣起說曰: 真如緣起之說,出於起信論,起信作者馬鳴,學出小 宗,首弘大乘,過渡時論,義不兩牽,誰能信會,故 立說麤疏,遠遜後世,時為之也。 此下歷敘印度小乘分裂始末,又圖示小乘大乘相銜接狀 況。大乘分法性法相宗,法相接近於經部俱舍等蘊假界實義 ;故立種子,法性接近於分別論說假等義,故不立種子。中 述馬鳴來歷云: 馬鳴初在中印度,盛倡異說,中印度則分別論者流行 之地也。其思想之受影響,常有不期然而然者,及後 為脅尊者弟子,北去迦濕彌羅,從五百尊者之後,筆 受毘婆沙之文,備聞一時有部諸師異義,不能愜懷, 以至別弘大乘,其取反對一切有部之思想如分別論者 ,又屬應有之事,可無待言也。 其破分別論者之文云: 179頁 分別論者,無法爾種,心性本淨,離煩惱時,即體清 淨,為無漏因,如乳有酪,乳有酪性,是則以體為用 ,體性既淆,用性亦失(體為其因,因是生義,自不 能立,須待他體以為其因,故用性失),過即無邊。 此下以分別論與起信作兩條對比,使見文義相似,然其 破斥,多根據成唯識論,論第二卷文曰: 分別論者,雖作是說,心性本淨,客塵煩惱所染污故 ,名為雜染,離煩惱時轉成無漏,故無漏法非無因生 。………然契經說心性淨者,說心空理所顯真如,真 如是心真實性故,或說心體非煩惱故,名性本淨,非 有漏心性是無漏故名本淨。 總抉擇以分別論之心淨等言,出自勝鬘等經,唯識所破 ,但破其計,故曰: 成唯識論卷二,亦唯以錯解心性本淨之故破之,非並 其所用教文破之也。………乃竟無君僅視為分別論之 說,連同起信破之,抑何謬耶? 總抉擇嘗根據基師唯識章攝法歸無為主有為主簡擇主之 文,開真如唯識般若三宗(抉擇談合前後為法性宗亦須會通) ,統攝佛法藏,其融會契經與起信文曰: 然唯譏宗乃依用而顯體,故唯許心之本淨性是空理所 顯真如,或心之自證體非煩惱名性本淨,若真如宗, 則依體而彰用,(以有真如法故,有於無明云云亦即 依體彰染用可知)故言是心從本 180頁 以來,自性清淨而有無明,其所言之自性清淨,固指 即心之真如體,而亦兼指真如體不可離斷之淨相用也 ,此淨相用從來未起現行,故僅為無始法爾所具之無 漏種子,所言從本以來自性清淨,不但言真如,而亦 兼言本具無漏智種於其內,然此心不但從本以來,自 性清淨,亦從本以來而有無明, (此心從本以來六字 應雙貫自性清淨及而有無明讀) 為無明所染而有染心 ,無始有漏種子恆起現行而成諸雜染法也,雖有染心 而恆常不變,則雖有漏現行而真如體及無始無漏種不 以之變失也,此在真如宗之聖教,無不如是說者。 上來所說,其義各有寬狹,唯識宗極盡依他,但許真如 為二空所顯之諸法實性,故解分別論之心淨等言為心空理所 顯真如,其真如則不能函種子義,竟無先生以唯識自任,見 起信與分別論相似,即出其無法爾種之失,種者用義,無種 即無用,無用而言熏習,故熏習義亦不成,總抉擇以起信本 真如宗論,其真如函義較寬,性淨等言,其義深遠,不唯種 子義具足,且熏習義亦善成,故通之自覺餘裕,其熏習義曰 : 真如宗以最擴大圓成實故,攝諸法歸如故,在生滅門 中亦說真如體不離不滅之淨相用名為真如,以諸淨法 (佛法)統名「真如」。而唯以諸雜染法(異生法) 為遍計依他統名「無明」,或統名「念」,此起信論 所以有「無明熏真如」「真如熏無明」之說也,無明 熏真如者,如目病(無明)病(熏)體自離病之目( 正智或心之自證體)而觀(熏)淨空(如)有 181頁 諸狂花,依淨空實不變生狂花言,言真如不受熏,據 因目病所觀故,即淨空而有狂花現,亦可寄言真如受 熏,要之其病(無明)共好目淨空 (真如) 相和合 ( 熏) 而有病目空花,可以喻此所云「無明熏真如」義 ,真如熏無明者,以一切淨法 (真如體及於體不可離 之淨相淨用) 皆名真如故,一切佛法皆名真如,以一 切染法皆名無明故,一切眾生法皆名無明,眾生(無 明)見聞(熏)諸佛真如等流所示身言 (真如) 而生 信解而起思修 (熏) 「真如熏無明」也,以見聞信 解思修故,而自內本具之無漏智種 (真如) 漸漸引起 能破 (熏) 於煩惱(無明),亦「真如熏無明」也。 熏習義可通四緣,增上有順益、違害二義,無明熏真如 ,真如熏無明之術語,乃依違害義而言也,依諸佛等流所示 身言 (所緣緣)而生信解而起思修,順增上緣也,熏無明即 違增上,以見聞思修故,而自內本具之無漏種子漸漸引起, 親因緣也,熏於煩惱,亦違增上,或是等無間緣,然此王君 料簡嘗涉難之。文云: 縱如汝云,此之真如淨依他攝性有為故可相熏習者, 此亦不然,此熏習言,因緣義故,如香熏衣,無者令 有,名熏習故,正治無明,法既各別。如何乃得互相 生起,異因生異法,如前則已破故,縱若救言,此增 上緣等無間緣名熏習故,如業異熟等者,此亦不然, 正智無明,有漏無漏,性極相反,能治所治,能障所 障,是對礙因,兩敵不並,尚不得並起,何 182頁 能隨順相引相熏作開導增上緣。 此就順益義親因義難其術語,旋觀解惑,亦以違害義通 之。文曰: 此云如世間衣服實無香等,知非有漏種子熏生無漏, 但以有漏現行違反無漏淨法,斯名因無明熏而有染相 也,亦非無漏種子熏生有漏,但以無漏現行違反有漏 染法,斯名因真如熏 而有淨用也。 料簡於前段文下,尚有設難,文曰: 若謂正智無明無增上義,則諸凡夫既並有漏,有漏無 漏既不相生,如何得有見道成佛等事,多聞熏習,如 理思惟,法隨法行,應皆無果。答:此非無果,但漏 於無漏,有可增上,有不增上非無所簡,一切增上, 漏中善性雖唯熏自,而愈熏愈強,遂能引發無漏作勝 增上緣,漏中無明無引發義,不能增上,於其可增上 者而得增上,云何無果,此復云何。謂有漏位中雖有 無明等煩惱心所,亦復有十一善心所及別境中念定慧 等,以是義故,於有漏中,亦有善染損伏等事,以諸 善染不相並故,是故善心起時煩惱即伏,善心既有伏 染之力,亦有引發增上開導之功,所以者何,性俱善 故,可增益故,損伏煩惱作前驅故。 此中具足四緣,善心所起,不離諸佛教法為所緣故,漏 中無明無引發義不能增上,是損伏故,即違增上,正所謂真 如熏無明也,在初伏位煩惱間起,亦即無明熏真如義,惟其 煩惱可損可伏 183頁 ,方有引發順益等事作勝增上緣。據此一文,會通上來諸義 無餘,雖下文謂起信三細六麤心意意識無不皆從無明生故, 於染心中無善心所,然心意意識概八識盡,不能離八識外而 別有所謂善心所也。王君最有功於起信者,如破計真如是常 是一能生萬法,乃至執似我之真如說一因之緣起等語。我國 治佛學者,一聞真如之言,不能顧名思義,法為人病,人與 法差,如此等計,不容為諱,不但如是,藉使計緣生計法性 ,亦應如此破之,蓋佛法貴在破邪,邪破正顯,故禪宗雖佛 亦不許有,苟無邪執,拈一莖草亦作丈六金身用,觸處菩提 ,何往而不自適乎? 梁任公以歷史眼光考證起信論作者譯者,對於本論自身 不動不搖,且極讚其所佔之地位曰: 吾儕治佛學,一向皆以起信論為入門,第一部教科書 ,輒以為此種義及組織,自佛在世時即已如是,乃至 各派佛教徒所說,無不如是,此大誤也。起信論蓋取 佛教千餘年間在印度中國兩地次第發展之大乘教理, 會通其矛盾,擷集其菁英,以建設一圓融博大之新系 統,譬諸七層浮屠,此其頂也。………故元曉大乘起 信論別記讚之曰:其為論也,無所不破。如中觀論十 二門論等通破諸執,亦破於破,而不還許能破所破, 是往而不遍論者也。其瑜伽攝大乘論等,通言深義, 判於法門,而不能融通自所立法,是謂與而不奪論者 也。今此論者,既智既仁,亦玄亦博,無不立而自遣 ,無不破而還許。………是謂諸論之祖宗,群諍之評 主也。 184頁 此梁氏考證起信論之目的所在,噫其對於起信抑何如哉 !千古絕唱,得未曾有,然其考證材料,多取諸日人松本望 月村上三氏,蓋日人因藏經目錄致疑,近十年來,對於此論 發生問題,疑議之討論之大有人在,據所引關於此論著作, 已不下數十種,其中則以望月氏為最,梁氏將此組織翻譯, 或間附以己意,其敘未自識明矣,望月氏嘗將起信論與占察 經對比,二者文義相似,遂提出三問題。(一) 二書同出一 人手。(二)起信襲占察。(三)占察襲起信。梁先生謂氏 主張第二說,自乃主張第三說,意謂占察不如起信遠甚。文 云: 起信初出世,傳習尚希,著偽占察之人,偶獲其本, 輒勦以實己書。其人又不解法相,故於論中言三細六 麤等悉刪去,惟撦囗其泛言心性者敷衍之,故文冗蔓 不可讀。 同出一歷史,望月氏如彼,梁氏如此,足見其理解之 不可思議也,然其不可解且深不能解者,梁氏於論末自記云 : 此稿撰成付印後,旋赴金陵講學於東南大學,以課餘 就學於歐陽竟無先生,受唯識講義,因以此稿就正於 先生,先生大致嘉許,仍別有所糾正發明云云。 竟無先生以起信真如緣起說不立種子,視同分別論者, 已如前引,今乃云大致嘉許,何其相許之左耶?藉云由其根 據千餘年歷史,作此一番驚天動地之考證,即可進化到同梁 氏。而王君恩洋學出其門,料簡起信,謂論出梁陳小兒,如 此麤鄙,乃惑一世,又何相反若此耶?且王君亦嘗 185頁 讚許考證精確有據甚不易及云云,亦應如梁氏無論其大乘經 論通衡以進化公例,雖楞伽深密必造自龍樹提婆以後何學者 之手,承認起信為會通其矛盾擷集其菁英以建設一圓融博大 之新系統而後可,故吾於此深信吾師之研究序文曰:世之嘖 有煩言於歐陽梁王三君者,其未知三君權巧之意者乎?願海 內讀者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