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的譬喻來看佛法
林崇安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
內觀教育
2004年
一、總說眾生的心靈世界
在三界中輪迴的眾生,從心靈世界這一面來看,每一眾生猶如一「精神質點」。以一太陽系內的眾生為例,地球上的幾十億人類便是幾十億個獨立的「精神質點」,另有更多的昆蟲、螞蟻等等,加上肉眼看不到的天神、餓鬼、地獄的眾生,每一眾生也都各是一「精神質點」。這些「精神質點」在「業煩惱力」的束縛下,眾生的精神境界是量子化的,呈現出不同的層次,眾生投生到不同層次的三界中,有時處在欲界,有時處在色界,有時處在無色界。三界內的眾生都受到各自「業煩惱力」的束縛。什麼是「業煩惱力」呢?眾生遇到喜歡的就生起貪心,遇到不喜歡的就生起瞋心,這種習性的力量就是「業煩惱力」,所構成的「心靈位能」便是凹槽型,精神質點因而被拘束在凹槽內,除非經由修行破除貪瞋的執著,否則就一直陷在凹槽內。所以,任何眾生只要有「業煩惱力」的存在,就會被拘束在三界內。佛經上所說的「業力」,包括物質質點間的重力等四種力以及精神的「業煩惱力」。投生到欲界、色界時,此時「精神質點」與「色身」結合,因而又受到物質質點的重力等四種力的束縛。投生到無色界時,此時「精神質點」不與色身結合,因而只有「業煩惱力」的束縛。
三界內眾生的感性、理性和覺性有所不同。此處精神質點的感性猶如物質質點的動量,理性猶如座標上的位置,覺性猶如能量。三界內眾生的精神境界是量子化的,也就是說,覺性是量子化的,因而開悟是一種覺性的躍遷。物質質點具有波粒雙象性,動量與位置不能同時確定,同樣的,在心靈世界上,眾生內心的感性與理性是遵守「測不準原理」,也就是說,感性與理性二者不能同時精確,依此可知眾生的心是自性空,是不能從自方獨存,是無我的。在心靈世界上,同樣有心理行為方程式(猶如薛丁格方程式),精神質點在「業煩惱力」的作用下,依據此心理方程式而有種種行為的呈現(得出心理波函數),因而眾生的未來不是遵循「定命論」的模式。
三界內眾生的「理性的變化率」即是心靈速率,此值有其上限。在心靈世界上,同樣有心靈的相對論,三界內時間的相對不同(如,天上一日=人間五百年),便是來自心靈相對速率的不同,而不是來自物質相對速率的不同;禪修時坐了很久,感覺只是一下子,也是由於心靈相對速率的提升,所以心靈速率與禪定、覺性相關。眾生都有佛性,此處佛性就是精神質點的「心靈質量」。在心靈世界上,「質能互變」就是「佛性、覺性互變」。
二、以譬得解
佛經上常說:「智者以譬得解」,這意思是說,有些甚深的道理要透過譬喻來了解。佛法所說的三界、輪迴和解脫等等,就隱含著甚深的道理。以下先引經來解說這些佛法的術語,而後舉出科學的譬喻,最後將法與譬喻結合來說明其道理。
(一)三界
A經文所說
首先,佛經上所說的三界是什麼呢?《雜阿含經》中記載著:
瞿師羅長者詣尊者阿難所,稽首禮足,於一面坐,白尊者阿難:「所說種種界,云何為種種界?」尊者阿難告瞿師羅長者:「有三界,云何三?謂欲界、色界、無色界。」(大四六一)
在《起世經》中,佛說:
諸比丘!於三界中,有三十八種眾生種類。何等名為三十八種?諸比丘!欲界中有十二種。色界中有二十二種。無色界中復有四種。諸比丘!何者欲界十二種類?謂地獄、畜生、餓鬼、人、阿修羅、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等,此名十二。何者色界二十二種?謂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惱天、善見天、善現天、阿迦膩吒天等,此等名為二十二種。無色界中,有四種者,謂空無邊天、識無邊天、無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此名四種。
此中欲界的眾生有地獄、畜生、餓鬼、人、阿修羅以及欲界六天(1四天王天、2三十三天、3夜摩天、4兜率陀天、5化樂天、6a他化自在天、6b魔身天)。色界則分別處在初禪(1a梵身天、1b梵輔天、2梵眾天、3大梵天)、二禪(1a光天、1b少光天、2無量光天、3光音天)、三禪(1a淨天、1b少淨天、2無量淨天、3遍淨天)以及四禪(異生所住之1a廣天、1b少廣天、2無量廣天、3a廣果天、3b無想天;諸聖所住之1無煩天、2無惱天、3善見天、4善現天、5阿迦膩吒天)。以上所引用的經文,只靜態地描寫眾生生存的地方,為何有這些不同層次的存在?這些地方真的存在嗎?以下透過科學的譬喻來解說。
B科學譬喻
依據量子力學的原理,氫原子中的電子,在庫倫作用力的束縛下,電子的能量不是任意值,而是量子化的。電子是處在不同的能階中,有時處在第一能階,有時處在第二能階,有時處在第三能階,有時處在更高的能階。
當電子處在第一能階時,主量子數是1,軌道量子數只能是0。當軌道量子數是0,則磁量子數只能是0。再考慮自旋後,處在第一能階的波函數有二種。
當電子處在第二能階時,主量子數是2,軌道量子數可以是0,1二種。當軌道量子數是1,則磁量子數可以是-1,0,+1三種。再考慮自旋後,處在第二能階的波函數共有八種。
當電子處在第三能階時,主量子數是3,軌道量子數可以是0,1,2三種。當軌道量子數是2,則磁量子數可以是-2,-1,0,+1,+2五種。再考慮自旋後,處在第三能階的波函數共有十八種。
利由波函數,可以求得電子存在於空間的或然率,所以電子處在第一能階、第二能階、第三能階時,分別各有二種、八種、十八種的存在狀態。
C法喻配合
氫原子中的電子,在「庫倫作用力」的束縛下,電子只能處在不同的能階中。以此為譬喻來看三界:在三界中輪迴的眾生也是如此,每一眾生猶如一「精神質點」,在「業煩惱力」的束縛下,眾生的精神境界是量子化的,眾生只能處在不同層次的三界中,有時處在欲界,有時處在色界,有時處在無色界。處在欲界時,又分別處在地獄、畜生、餓鬼、人、欲界天之一。有的經典又將地獄分成八大地獄(1等活,2黑繩,3眾合,4號叫,5大號叫,6燒熱,7極燒熱,8無間)以及八寒地獄(1皰那落迦,2皰裂那落迦,3喝哳詀那落迦,4郝郝凡那落迦,5虎虎凡那落迦,6青蓮那落迦,7紅蓮那落迦,8大紅蓮那落迦),基本上,這些地獄是屬於冷、熱的兩種狀態。天,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宗教上所說的地獄與天堂,不出上述這些存在的範圍。佛經上又將地獄、畜生、餓鬼、人和天,合稱「五趣」或「五道」,加上阿修羅(非天),就稱「六趣」或「六道」。所以三界內的眾生不出「五趣」或「六趣」。這些不同層次的出現,代表眾生所處的不同精神境界,三界內的眾生都受到各自「業煩惱力」的束縛。
最後總結一下上述的看法:為何氫原子中的電子有不同的能階?為何氫原子中的電子處在不同的能階中?因為電子在「庫倫作用力」的束縛下,電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所以電子處在不同的能階中。
以此為譬喻來看三界:為何有三界?為何有五趣、六趣?因為眾生在「業煩惱力」的束縛下,眾生的精神境界是量子化的,所以眾生處在不同層次的三界中。
(二)輪迴
A經文所說
首先,佛經上所說的生死輪迴是什麼意思呢?釋尊對弟子們說:
眾生無始生死,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譬如比丘!若有士夫轉五節輪,常轉不息。如是眾生轉五趣輪,或墮地獄、畜生、餓鬼,及人、天趣,常轉不息。(大九五五)
釋尊指出,每個個體處在生命的長流中,不停地生死於地獄、畜生、餓鬼、人、天等五趣之中,這種動態的過程就是輪迴。為什麼會一直生死輪迴呢?為什麼三界內一直有眾生存在著?釋尊對弟子們又說:
眾生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繫其頸,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大九三九)
無始以來,眾生一直生死輪迴著,這是由於心中存在著「無明」,看不清身心無我的事實,反而執著身心為我,生起了貪愛與瞋恨而有「業煩惱力」的束縛,一直造作出無知的行為而在三界內一直輪迴受苦。所以生死輪迴的根本是來自「無明」,然而什麼是無明呢?《雜阿含經》中記載著:
摩訶拘絺羅問舍利弗言:「所謂無明,云何是無明?誰有此無明?」舍利弗答言:「無明者謂不知,不知者是無明。」「何所不知?」「謂色無常,色無常如實不知;色磨滅法,色磨滅法如實不知;色生滅法,色生滅法如實不知。受、想、行、識無常,受、想、行、識無常如實不知;識磨滅法,識磨滅法如實不知;識生滅法,識生滅法如實不如。」
此處指出,無明就是錯誤的認識,就是不如實知到自己的色、受、想、行、識等五蘊,也就是看不清自己的身心是無常、是磨滅法、是生滅法、是無我的,反而執著身心為「我」,生起無明與貪愛、瞋恨,因而受縛於「業煩惱力」而不斷生死輪迴。貪愛世間種種的妙欲,就會生到欲界;貪愛於禪定的安靜,就會生到色界、無色界。只要受縛於「業煩惱力」,每一眾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會由一界生到另一界,形成生死輪迴。
B科學譬喻
例如,氫原子中的電子,在「庫倫作用力」的束縛下,電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電子處在不同的能階中,有時處在第一能階,有時處在第二能階,有時處在第三能階,有時處在更高的能階。低能階的電子吸收光量子後上升到高的能階;高能階的電子釋放光量子而下降到低的能階。眾多氫原子中的電子不斷上升、下降,所釋放出的光量子可以呈現在光譜中。只要所吸收的能量沒有超過束縛能,這一電子就永遠受到束縛而不能「自由」。
C法喻配合
氫原子中的電子,在「庫倫作用力」的束縛下,在不同的能階上升、下降著。輪迴中的眾生也是如此,每一眾生猶如一「精神質點」,在「業煩惱力」的束縛下,眾生的精神境界是量子化的,所以眾生是處在不同層次的三界中,由於尚未超越「業煩惱力」的束縛,所以仍無法自在。處在欲界的眾生,猶如處在低能階的電子,此中,處在地獄的眾生,猶如處在最低能階的電子。處在色界的眾生,猶如處在中能階的電子;處在無色界的眾生,猶如處在高能階的電子。宗教家所說的行善升天堂,就像低能階的電子吸收光量子後上升到高的能階。作惡下地獄,就像高能階的電子釋放光量子而下降到最低的能階。
氫原子中的電子在不同的能階升降著,可以用科學實驗測知,眾生在生前死後生天堂或墮地獄,就難以用科學儀器檢驗,但是即使人在活著的時候,也是可以親自體驗天堂與地獄的:一個人內心充滿喜悅時,當下便是處在天堂;一個人籠罩在貪瞋的當下,便是處在地獄。從這角度來看,一個人在一天內就不時在親身體驗輪迴了。一個人若透過禪定的訓練,時時保持內心平靜,那麼這一個人已是處在色界的精神境界了,他如果想要超越色界的境界,那就尚須般若的結合。
(三)解脫
A經文所說
首先,佛經上所說的「解脫」是什麼意思呢?《雜阿含經》中記載著:
離貪欲者,心解脫;離無明者,慧解脫。若彼比丘離貪欲,心解脫,得身作證;離無明,慧解脫。是名比丘斷愛縛、轉結、慢無間等、究竟苦邊。(大七一○)
此處指出,心解脫是從「貪欲」脫離出來;慧解脫是從「無明」脫離出來。也就是說,佛法的解脫是指從「業煩惱力」的束縛中,脫離出來。一旦達成解脫,修行者就斷除了貪愛的束縛(斷愛縛)、化解了煩惱結(轉結)、看清了內心深處微細的我慢並將之去除(慢無間等)、也拔除隨眠而不再有生死之苦了(究竟苦邊)。也可以說,解脫是佛弟子們修行的一個目標。但是要如何達成解脫呢?釋尊說:
「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a何等為信根?若比丘於如來所起淨信心,根本堅固,餘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及餘世間,無能沮壞其心者,是名信根。b何等為精進根?已生惡不善法令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未生惡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攝心增進;已生善法,住不忘,修習增廣,生欲方便,攝心增進,是名精進根。c何等為念根?若比丘內身身觀住,殷勤方便,正念、正智,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住,亦如是說,是名念根。d何等為定根?若比丘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乃至第四禪具足住,是名定根。e何等為慧根?若比丘苦聖諦如實知,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是名慧根。…若比丘於此五根如實觀察已,得盡諸漏,離欲解脫,是名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離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得解脫。(大六四七,六四九)【S5,9-10】
此處指出,要解脫,就要依次培養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的能力,最後以正智(final
knowledge)得到完全的解脫。
B科學譬喻
例如,氫原子中的電子,在庫倫作用力的束縛下,電子處在不同的能階中,有時處在第一能階,有時處在第二能階,有時處在第三能階,有時處在更高的能階。低能階的電子吸收光量子後上升到高的能階。只要所吸收的能量超過「束縛能」,這一電子就解脫束縛而成為「自由電子」。
C法喻配合
證悟者在證悟那一個剎那,是精神的量子躍遷,此時吸收一「精神量子」。要不斷培養出足夠的五力才能發生躍遷,最後從「業煩惱力」的束縛中,脫離出來,進入涅槃。猶如束縛電子要得到足夠的能量,才能變成自由電子。
問:解脫後會不會再退轉,猶如自由電子受撞後又被捕?
答:今因心靈的束縛力已完全沒有了,修行者所培養的覺性也不再減,所以不會再退轉,也可以說,已沒有心靈位能的凹槽,因而不再受拘束,這是不可逆的現象,猶如繩索斷了,不同以往,所以稱作大死一番。
問:既然無我,誰得到解脫?豈不是矛盾?
答:這一疑問可以用譬喻來了解:每一輪迴中上升的眾生,猶如氫原子中的電子由第一能階上升到第二能階後,前後的能量有所不同,所以不是完全相同的「一」。唯有前後完全相同而不變的電子,才稱作電子的「我」,站在這角度來看,這一上升的電子是無我的。另一方面,升到第二能階的電子是來自第一能階的電子吸收一光子所成,所以不是完全無關的「異」,站在世俗的角度來看,是同一個電子的延續,是依於緣起而存在的。所以這上升(或下降)的電子是緣起而無我的。輪迴中上升或下降的任一眾生也是如此,都是剎那變化而無常、無我的!
問:如何培養出足夠的五力以發生躍昇?
答:尋找答案的方式,是經由聞、思、修三個階段:(a)親近善知識以多聞;(b)經過多聞後的「思」,可以事半功倍,並避免歧途。不經過多聞的「思」,難免閉門造車;(c)禪修:提昇觀察的能力,以更穩定的心(止)、更多的觀察(觀)培養出足夠的五力。經過聞、思後的「修」,才易得到心靈的躍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