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text |
Title |
Author |
Source |
Date |
|
|
<中日佛教交通史>序 |
東初 |
香港佛教=Buddhism in Hong Kong |
1970.05 |
|
|
<中日佛教交通史>序 |
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0.04 |
|
|
<中國佛教近代史>序 |
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4.07 |
|
|
一九七六年佛學研究論文集 |
釋東初 |
|
|
|
|
一切善見律註序 |
釋圓照 ; 長井真琴 ; 佛音 |
中流 |
1943.10 |
|
|
一切善見律註序(續完) |
釋圓照 ; 長井真琴 ; 佛音 |
中流 |
1943.11 |
|
|
一片慰問聲 |
大醒 ; 胡法智 ; 現月 ; 亦幻 ; 釋東初 ; 正果 |
覺群週報=覺羣週報=Chuh Ching Weekly |
1947.03 |
|
|
了解臺灣佛教的線索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七) --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 -- 臺灣佛教篇 |
1979.01 |
|
|
了解臺灣佛教的線索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1.02 |
|
|
人民基本權利應有保障: 為臺省「輔導」寺廟實施辦法草案而作 |
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7.04 |
|
|
人生佛教 |
釋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49.05 |
|
|
人生佛教的本質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3.06 |
|
|
人生佛教根本的原理 |
東初 (著) |
人生月刊 |
1953.06 |
|
|
人生的佛教論 |
釋東初 |
人海燈 |
1936.03 |
|
|
人生素食之科學觀 |
釋東初 (著) |
慈明 |
1963.09 |
|
|
三身與往生 |
釋東初 |
淨土宗月刊 |
1935.04 |
|
|
三國兩晉時代的佛教 |
釋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1.07 |
|
|
于闐佛教史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5.06 |
|
|
于闐國之佛教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 西域佛教研究 |
1979.04 |
|
|
大洞石窟史蹟-中華佛教文化史蹟之一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5.07 |
|
|
大慈恩寺玄奘三藏之道場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九) -- 中國佛教寺塔史志 |
1978.10 |
|
|
中日佛教關係之回溯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一) -- 中日佛教關係研究 |
1978.11 |
|
|
中日佛教關係之回溯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9.06 |
|
|
中古佛教寺院的慈善事業:附識 |
釋東初 |
中流 |
1944.07 |
|
|
中印佛教交通史序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7.12 |
|
|
中印佛教交通史序 |
東初 (著)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68.01 |
|
|
中印兩國人民應記取歷史上的教訓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71.12 |
|
|
中國佛教之重建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六) -- 中國佛教史論集(七) -- 民國佛教篇 |
1978.12 |
|
|
中國佛教史大觀 |
常盤大定; 釋東初 |
中流 |
1944.02 |
|
|
中國佛教宗派之起源及其盛衰 |
釋東初 |
佛教月報 |
1936.10 |
|
|
中國佛教宗派起源與盛衰 |
釋東初 |
佛教與佛學=Buddhism and Buddhist |
1936.11 |
|
|
中國佛教的特質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2.09 |
|
|
中國佛教近代史 |
釋東初 |
|
1984 |
|
|
中國佛教近代史(下冊) |
釋東初 |
|
1974 |
|
|
中國佛教近代史(上冊) |
釋東初 |
|
1974 |
|
|
中國佛教近代史序 |
釋東初 (著) |
菩提樹=Bodhedrum |
1974.07.08 |
|
|
中國僧侶服飾統一顏色商榷書 |
釋白聖 ; 釋東初 ; 釋悟一 ; 釋道安 ; 釋樂觀 ; 釋賢頓 |
菩提樹=Bodhedrum |
1965.03.08 |
|
|
中國與印尼佛教歷史文化之關係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71.12 |
|
|
中國禪宗歷史之演變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二) -- 禪宗思想與歷史 |
1978.09 |
|
|
中國禪宗歷史之演變 |
釋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36.10 |
|
|
中國禪宗歷史之演變 (一) |
東初 (著)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36.10 |
|
|
中國禪宗歷史之演變(一續) |
釋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36.11 |
|
|
中國禪宗歷史之演變(二續) |
釋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36.12 |
|
|
中國禪宗歷史之演變(三) |
東初 (著)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36.12 |
|
|
中國禪宗歷史之演變(續完) |
釋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37.02 |
|
|
中国仏教近代史 |
釋東初 |
|
1999.02 |
|
|
六朝遺跡棲霞古寺 |
子龍 (著)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九)-- 中國佛教寺塔史志 |
1978.10 |
|
|
六朝遺蹟棲霞古寺 ── 名山古剎之四 |
子龍 (著) |
佛教文化 |
1967.12 |
|
|
天龍山石窟史蹟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6.01 |
|
|
太虛大師的精神 |
東初 (著)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57.03 |
|
|
太虛大師偉大之精神 |
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68.09 |
|
|
太虛大師偉大之精神 ── 紀念大師八十誕辰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8.05 |
|
|
太虛大師偉大之精神(一) |
東初 (著)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68.07 |
|
|
太虛大師偉大之精神(二) |
東初 (著)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68.08 |
|
|
太虛大師對日抗戰之讜論 |
東初 (著)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69.04 |
|
|
太慈恩寺玄奘三藏之道場 ── 名山古剎 ── 之二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6.01 |
|
|
孔子─關公在印度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71.12 |
|
|
支那佛教大事紀 |
釋東初 |
江南九華佛學院院刊 |
|
|
|
日本史學家有關西域佛教史之研究 |
釋東初 |
佛教文化 |
1967.12 |
|
|
日本史學家有關西域佛教史地之研究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 西域佛教研究 |
1979.04 |
|
|
四明第一山 -- 雪竇禪寺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九) -- 中國佛教寺塔史志 |
1978.10 |
|
|
四明第一山雲竇禪寺 ── 名山古剎之二 ──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6.09 |
|
|
民主世紀的佛教 |
釋東初 |
|
1964 |
|
|
民主世紀的佛教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49.07 |
|
|
民主世紀的佛教. 佛教文化之重新. 蔣總統與佛教 |
釋東初 |
|
1986 |
|
|
民國以來海外之留學僧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六) -- 中國佛教史論集(七) -- 民國佛教篇 |
1978.12 |
|
|
民國肇興與佛教新生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六) -- 中國佛教史論集(七) -- 民國佛教篇 |
1978.12 |
|
|
玄奘三藏生平年代考 |
釋東初 |
佛教文化=Buddhist Culture |
1966.06 |
|
|
玄奘三藏生平年代考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7.06 |
|
|
玄奘三藏對中國文化之貢獻 |
釋東初 |
玄奘大師研究(下) |
1980.10 |
|
|
玄奘三藏對中國文化之貢獻 |
東初 (著) |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Chinese Cultural Renaissance Monthly |
1970.05 |
|
|
玄奘大師生平年代考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十六) -- 玄奘大師研究(下) |
1977.08 |
|
|
玄奘大師生平年代考 |
東初 (著) |
南洋佛教 |
1970.06 |
|
|
玄奘法師在中印文化史上之地位 |
釋東初 |
佛教文化=Buddhist Culture |
1971.12 |
|
|
生命的原理 |
釋東初 (著) |
人海燈 |
1937.03.01 |
|
|
再論佛陀生滅紀元問題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2.04 |
|
|
再論禪學之真義 |
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69.09 |
|
|
再論禪學之真義(一)─(二)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9.07-01 |
|
|
印尼闇婆佛塔之簡介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71.12 |
|
|
印度佛教史上禪的思想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九十二) -- 印度佛教概述 |
1979.03 |
|
|
印度佛教史上禪的思想(下)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1.07 |
|
|
印度佛教史上禪的思想(上) |
釋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1.06 |
|
|
印度佛教的現狀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71.12 |
|
|
印度朝聖紀要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71.12 |
|
|
吐魯番佛教 |
子龍 (著) |
佛教文化 |
1967.06 |
|
|
地藏菩薩本願經概說 |
釋東初 |
|
1985 |
|
|
在家與出家比較 |
釋東初 |
四川佛教月刊 |
1935.09 |
|
|
如何安定西藏 |
子龍 (著) |
人生=Humanity |
1949.09 |
|
|
如何改進中印兩國的關係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71.12 |
|
|
如何來紀念太虛大師 |
東初 (著)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67.04 |
|
|
如何是佛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49.07 |
|
|
如何是禪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1.05 |
|
|
如何增進中印兩國的關係 -- 在立法院第一會議室中印緬文化經濟協會講 |
釋東初 (著) |
菩提樹=Bodhedrum |
1972.01.08 |
|
|
收復區各方集訊:雪煩東初致導師函 |
釋東初; 雪煩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45.12 |
|
|
竹林二七開弔各方挽聯錄此 |
圓湛; 妙性; 釋東初; 釋茗山; 雪煩; 葦乘 |
靄亭法師紀念刊 |
1948.04 |
|
|
自然哲學與人文哲學 |
釋東初 |
人海燈 |
1935.08 |
|
|
佛化家庭生活準則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0.04 |
|
|
佛典與胡語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5.07 |
|
|
佛法的真精神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5.08 |
|
|
佛法真義 |
釋東初 |
|
1964 |
|
|
佛法真義 禪學真義 般若心經思想史 佛教藝術 觀世音菩薩救世精神 |
釋東初 |
|
1985 |
|
|
佛法真義, 般若心經思想史, 禪學真義,佛教藝術, 觀世音菩薩救世精神 |
釋東初 |
|
1964 |
|
|
佛教文化之重新 |
釋東初 |
|
1964 |
|
|
佛教文化之重新=Renovation and Revival of Buddhist Culture |
東初老和尚 |
|
2014.03.01 |
|
|
佛教文化思想的意義(下) |
釋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5.04 |
|
|
佛教文化思想的意義(上) |
釋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5.01 |
|
|
佛教文化思想的意義(中) |
釋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5.02 |
|
|
佛教石窟史蹟序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7.01 |
|
|
佛教存亡關頭 |
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4.04 |
|
|
佛教存亡關頭 |
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4.03 |
|
|
佛教存亡關頭(3)中國佛教近代史 |
釋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4.05 |
|
|
佛教為東方文化的重心 |
子如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3.08 |
|
|
佛教徒應該盡一切力量保衛人民的利益 |
威音 (著) |
現代佛學學術論文分類索引 |
1955.07 |
|
|
佛教報恩主義 |
子龍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0.02 |
|
|
佛教幾個基本的理論 |
佛音 (著) |
人生=Humanity |
1949.09 |
|
|
佛教對中國小說文學的影響 |
釋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7.10 |
|
|
佛教對中國文化思想的影響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十八) -- 佛教與中國文化 |
1978.04 |
|
|
佛教對中國聲韻學的影響 |
釋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7.11 |
|
|
佛教對中國變體文學的影響 |
釋東初 |
佛教文化學報=Journal of Buddhist Culture |
1977.12 |
|
|
佛教對於亞洲語文之影響 |
釋東初 |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Chinese Cultural Renaissance Monthly |
1978.04 |
|
|
佛教精神與中美兩大民族建國的理想 |
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6.11 |
|
|
佛教與中國文化 |
釋東初 |
|
2015.06 |
|
|
佛教與中國文學的影響 |
釋東初 (著) |
人海燈 |
1937.01.01 |
|
|
佛教與現代思潮 |
威音 |
中流 |
1944.08 |
|
|
佛教藝術 |
釋東初 |
|
1978 |
|
|
佛經的傳譯概觀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1.05 |
|
|
佛說緣起法 |
釋東初 |
香港佛教=Buddhism in Hong Kong |
1963.08 |
|
|
佛學問答(一):答錢善寶居士問十則 |
般若 |
正信 |
1936.10 |
|
|
佛學問答(二):答錢善寶居士問十則(續前) |
般若 |
正信 |
1936.11 |
|
|
佛學問答(三):答錢善寶居士問十則(續前) |
般若 |
正信 |
1936.11 |
|
|
佛學問答(五):答陝西隴縣劉澤源居士問六則 |
般若 |
正信 |
1936.12 |
|
|
佛學問答:答吳鼎第君問四則 |
般若 |
正信 |
1937.04 |
|
|
佛學問答:答李仞千居士念佛問四則 |
般若 |
正信 |
1937.06 |
|
|
佛學問答:答南通崔樹萍居士問(代導師答) |
般若 |
正信 |
1937.03 |
|
|
佛學問答:答湖南萬梁居士問 |
般若 |
正信 |
1937.02 |
|
|
佛學問答:答楊筱佛居士問 |
般若 |
正信 |
1937.02 |
|
|
佛學歷史研究之重要性 |
東初 (著) |
中國一周=China Weekly |
1965.11 |
|
|
佛學歷史研究之重要性 |
東初 (著) |
香港佛教=Buddhism in Hong Kong |
1965.11 |
|
|
劫後寺廟財產管理之問題 |
威音 |
中流 |
1944.01 |
|
|
宋代的佛教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七) -- 中國佛教史論集(三) -- 宋遼金元篇(上) |
1977.07 |
|
|
宋明理學與禪宗文化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十八) -- 佛教與中國文化 |
1978.04 |
|
|
宋明理學與禪宗文化 |
東初 (著)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69.05 |
|
|
宋僧東渡與日本武士道精神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一) -- 中日佛教關係研究 |
1978.11 |
|
|
宋僧東渡與日本武士道精神 |
東初 (著) |
東方雜誌(復刊)=The Eastern Miscellany |
1970.05 |
|
|
改革民族心理為救國的標準 |
釋東初 |
人海燈 |
1933.12 |
|
|
改革僧裝與提高禮服 |
釋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46.04 |
|
|
李子寬之自訴書 |
了空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60.10 |
|
|
兒童宗教性的訓育 |
釋東初 |
人海燈 |
1935.10 |
|
|
兒童宗教性的訓育 |
釋東初 |
佛教與佛學=Buddhism and Buddhist |
1937.08 |
|
|
兩晉佛學思想之玄學化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9.07 |
|
|
刻經昌明佛學之楊仁山居士與淨士法門 |
威音 |
弘化月刊 |
1952.09 |
|
|
宗教為構成強國的根本 |
般若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3.10 |
|
|
宗教與人生 |
釋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2016.12 |
|
|
宗通與說通 |
釋東初 |
香港佛教=Buddhism in Hong Kong |
1963.11 |
|
|
宗通與說通 (1) |
釋東初 |
香港佛教=Buddhism in Hong Kong |
1964.01 |
|
|
宗通與說通 (2) |
釋東初 |
香港佛教=Buddhism in Hong Kong |
1964.02 |
|
|
所希望於臺灣省佛教分會者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1.02 |
|
|
明末東渡之義民與民僧(一) |
釋東初 |
南洋佛教=Nanyang Buddhist |
1969.11 |
|
|
明末東渡之義民與名僧(一)─(四) |
東初 (著) |
南洋佛教 |
1969-1970.11 - 02 |
|
|
明末東渡之義民與名僧(二) |
釋東初 |
南洋佛教=Nanyang Buddhist |
1969.12 |
|
|
明末東渡之義民與名僧(三) |
釋東初 |
南洋佛教=Nanyang Buddhist |
1970.01 |
|
|
明末東渡之義民與名僧(完) |
釋東初 |
南洋佛教=Nanyang Buddhist |
1970.02 |
|
|
明治佛教學者之海外進出 |
常盤大定 ; 釋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34.02 |
|
|
明治佛教學者海外進出 |
東初 (譯)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53.10 |
|
|
東西文化之偏差及其優劣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4.06 |
|
|
東西文化思想的清算 |
釋東初 |
人海燈 |
1934.05 |
|
|
東初老人全集 |
釋東初 |
|
1987 |
|
|
東初老人全集(七) -- 東初老和尚永懷集 |
釋東初; 釋東初 |
|
1985 |
|
|
東初老人全集(二) -- 中日佛教交通史 |
釋東初; 釋東初 |
|
1985 |
|
|
東初老人全集(三) -- 中印佛教交通史 |
釋東初 |
|
1985 |
|
|
東初老人全集補編 |
釋東初; 釋東初 |
|
1987 |
|
|
東南亞佛教的重要性 |
般若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2.09 |
|
|
法顯歸程耶婆提考 |
東初 (著) |
東方雜誌(復刊)=The Eastern Miscellany |
1969.10 |
|
|
法顯歸程耶婆提考 |
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69.11 |
|
|
阿含概說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九十一) -- 經典研究論集 |
1978.11 |
|
|
阿含概說(一)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2.01 |
|
|
阿含概說(二)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2.02 |
|
|
阿含概說(三)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2.05 |
|
|
阿含概說(四)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2.06 |
|
|
保衛和平是最大的佛事 |
威音 (著) |
現代佛學 |
1955.02.15 |
|
|
建立人間道德的基礎 |
釋東初 |
人海燈 |
1935.06 |
|
|
建設中國文化的道路 |
釋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36.02 |
|
|
建設家庭佛教 |
釋東初 |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
2008.07.01 |
|
|
怎樣纔能救中國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 |
1933.07 |
|
|
星馬佛教與中國文化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71.12 |
|
|
紀念 先法師智光老人八十誕辰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8.08 |
|
|
胡適博士談佛學 |
般若 (著) |
人生月刊 |
1935.07-08 |
|
|
香港佛教史略 |
子如 (著)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37.06 |
|
|
唐代文化對日本之影響 (下) - 中日佛教交通史 |
東初 (著)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0.08 |
|
|
唐代文化對日本之影響 (上) - 中日佛教交通史 |
東初 (著)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0.06 |
|
|
唐代文化對日本之影響 (中) - 中日佛教交通史 |
東初 (著)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0.07 |
|
|
唐代文化對日本之影響 (續完) - 中日佛教交通史 |
東初 (著)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0.11 |
|
|
海吟集:憶云開法師 |
大庸 (選); 釋東初 (著) |
人海燈 |
1936.08.01 |
|
|
海吟集:牀溼有感 |
大庸 (選); 釋東初 (著) |
人海燈 |
1936.08.01 |
|
|
祝敏公老法師六十壽辰七律一章 |
釋東初 |
妙法輪 |
1943.09 |
|
|
般若心經 |
釋東初; 釋東初; 程恭讓 |
|
1997.04 |
|
|
般若心經 |
釋東初; 程恭讓 |
|
2013 |
|
|
般若心經思想史 |
釋東初 |
|
1990; 1997.09 |
|
|
般若心經思想史 |
釋東初 |
|
2011.03.01 |
|
|
般若心經思想史(一)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3.03 |
|
|
般若心經思想史(二)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3.04 |
|
|
般若心經思想史(三)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3.05 |
|
|
般若部系觀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四十五) -- 般若思想研究 |
1979.08 |
|
|
般若部系觀 |
釋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1.08 |
|
|
動的佛教 |
威音 |
中流 |
1944.05 |
|
|
唯識文獻全編(第三冊) |
王聯章 (編); 實叉難陀 (譯); 般若 (譯); 求那跋陀羅 (譯); 菩提流支 (譯) |
|
2013 |
|
|
唯識思想與純密教 |
釋東初 ; 神林隆淨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36.10 |
|
|
國父與佛教 |
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4.12 |
|
|
將來的宗教問題 |
釋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35.11 |
|
|
從玄奘三藏遺骨說起 |
釋東初 |
妙法輪 |
1943.05 |
|
|
從這回寺廟登記說起 |
釋東初 |
人海燈 |
1936.12 |
|
|
救世大悲者 -- 觀世音菩薩 |
廖平 (講述); 釋東初 |
菩提樹=Bodhedrum |
1963.06.08 |
|
|
救世大悲者 -- 觀世音菩薩(續一) |
廖平 (講述); 釋東初 |
菩提樹=Bodhedrum |
1963.07.08 |
|
|
救世大悲者 -- 觀世音菩薩(續二) |
廖平 (講述); 釋東初 |
菩提樹=Bodhedrum |
1963.08.08 |
|
|
救世大悲者 -- 觀世音菩薩(續完) |
廖平 (講述); 釋東初 |
菩提樹=Bodhedrum |
1963.10.08 |
|
|
梵藏原典在佛學上之重要性 -- 在紐約世界宗教研究院講 |
李恒鉞 (譯); 釋東初 (講述) |
菩提樹=Bodhedrum |
1976.11.08 |
|
|
清代中日佛教之交流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一) -- 中日佛教關係研究 |
1978.11 |
|
|
清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
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69.07 |
|
|
清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
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69.06 |
|
|
現代日本的佛教 |
威音 |
中流 |
1943.09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七) -- 中國佛教史論集(三) -- 宋遼金元篇(上) |
張曼濤 ; 釋東初 ; 牧田諦亮 ; 方豪 ; 袁震 ; 釋如真 |
|
1977.07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九十一) -- 經典研究論集 |
張曼濤 ; 梁啟超 ; 釋東初 ; 力定 ; 釋明珠 ; 法周 |
|
1978.11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 西域佛教研究 |
張曼濤=青松 ; 梁啟超 ; 羽渓了諦 ; 張慰西 ; 釋印順 ; 釋東初 |
|
1979.04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一) -- 中日佛教關係研究 |
張曼濤=青松 ; 釋東初 ; 朱鏡宙 ; 松崎 ; 鄭壽彭 ; 何健民 |
|
1978.11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六) -- 中國佛教史論集(七) -- 民國佛教篇 |
張曼濤=青松 ; 書新 ; 釋東初 ; 釋法舫 ; 釋塵空 ; 釋樂觀 |
|
1978.12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九) -- 中國佛教寺塔史志 |
張曼濤 ; 高永霄 ; 釋東初 ; 孫宗文 ; 子龍 ; 孫蔚民 |
|
1978.06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六) -- 中國佛教史論集(二) -- 隋唐五代篇 |
張曼濤 ; 黃懺華 ; 周乙良 ; 藍吉富 ; 釋東初 ; 湯用彤 |
|
1977.09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四十五) -- 般若思想研究 |
張曼濤 ; 僧休 ; 竺摩 ; 釋一玄 ; 釋東初 ; 余定熙 |
|
1979.08 |
|
|
現代漢學家有關中亞及南海史地之考證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7.06 |
|
|
現行中國佛學系統觀 |
釋東初 |
人海燈 |
1936.07 |
|
|
現行中國佛學系統觀 |
釋東初 |
佛教與佛學=Buddhism and Buddhist |
1936.09 |
|
|
現階段的美國佛教及其將來之發展 |
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6.11 |
|
|
陳隋間之佛教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2.05 |
|
|
章嘉大師舍利示現之意義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7.04 |
|
|
章嘉活佛到臺北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0.01 |
|
|
創辦佛教刊物應有的態度 |
釋東初 |
內明=Nei Ming |
1972.04.08 |
|
|
復興中華文化維護佛教道統 |
釋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7.01 |
|
|
復興民族文化與佛教 |
釋東初 (著) |
菩提樹=Bodhedrum |
1977.03.08 |
|
|
復興印度佛教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71.12 |
|
|
敦煌遺書與中國文化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6.09 |
|
|
智光大師與五十年來之中國佛教 |
釋東初 |
菩提樹=Bodhedrum |
1963.05.08 |
|
|
智光大師與五十年來之中國佛教 |
釋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84.09 |
|
|
智光大師與五十年來之中國佛教 |
釋東初 |
菩提樹=Bodhedrum |
1963.05.08 |
|
|
智光大師與五十年來之中國佛教 |
東初 (著) |
慈明 |
1963.05 |
|
|
智光大師與五十年來之中國佛教 (1) |
釋東初 |
香港佛教=Buddhism in Hong Kong |
1963.06 |
|
|
智光大師與五十年來之中國佛教 (2) |
釋東初 |
香港佛教=Buddhism in Hong Kong |
1963.07 |
|
|
游戲三昧:又(倒步呈雪煩大師)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三上牖三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四月八日浴佛有感 |
釋東初; 雪煩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用雪煩和尚韻呈劍園居士 |
釋東初; 牖三 |
中流 |
1943.08 |
|
|
游戲三昧:再呈雪煩和尚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8 |
|
|
游戲三昧:再呈劍園居士 |
釋東初; 牖三 |
中流 |
1943.08 |
|
|
游戲三昧:再呈劍園居士 |
釋東初; 雪煩 |
中流 |
1943.08 |
|
|
游戲三昧:再呈劍園牖三 |
釋東初; 雪煩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再呈牖三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再答牖三法師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8 |
|
|
游戲三昧:呈劍園牖三二公責己 |
釋東初; 雪煩 |
中流 |
1943.08 |
|
|
游戲三昧:呈劍園牖三二公調停 |
釋東初; 雪煩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呈劍園牖三約己 |
釋東初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呈牖三法師催詩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步前韻(焦山竹林兩佛學院於華嚴閣舉行院友聯歡會偶成一律)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8 |
|
|
游戲三昧:和前韻(風雨連夜憂不成寐曉起率成五律一章)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8 |
|
|
游戲三昧:和贈劍園一 |
釋明真; 釋東初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和贈劍園二 |
釋東初; 印泉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和贈劍園三 |
釋東初; 釋明性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附識 |
釋東初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前題(四月八日浴佛有感)和韻 |
釋東初; 牖三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前題(四月八日浴佛有感)和韻 |
釋東初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前題(四月八日浴佛有感)和韻 |
釋東初; 釋明性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前題(四月八日浴佛有感)和韻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前題(四月八日浴佛有感)和韻 |
釋東初; 印泉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前題(四月八日浴佛有感)和韻 |
釋明真; 釋東初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風雨連夜憂不成寐曉起率成五律一章 |
釋東初; 雪煩 |
中流 |
1943.08 |
|
|
游戲三昧:倒步呈東初大師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倒步呈雪煩大師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倒步呈雪煩和尚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8 |
|
|
游戲三昧:倒步呈牖三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焦山竹林兩佛學院於華嚴閣舉行院友聯歡會偶成一律 |
釋東初; 雪煩 |
中流 |
1943.08 |
|
|
游戲三昧:答和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答和 |
釋東初; 牖三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答和一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答和二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答和二 |
釋東初; 牖三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答和三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答和自遯 |
釋東初; 牖三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答和雪煩大師一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7 |
|
|
游戲三昧:贈答牖三法師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3.08 |
|
|
游戲三昧:贈劍園先生 |
釋東初 |
中流 |
1943.07 |
|
|
焦山瘞鶴銘新考 |
釋東初 |
中流 |
1945.03 |
|
|
無我與大悲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3.03 |
|
|
無著世親之教義和緣起論 |
釋東初 ; 花田凌雲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34.05 |
|
|
發揚傳統文化維護佛教道統 |
釋東初 (著) |
菩提樹=Bodhedrum |
1966.12.08 |
|
|
給葦法師 |
威音 |
中流 |
1944.09 |
|
|
評胡適博士「禪宗史的一個新看法」 |
般若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3.02 |
|
|
越南政教衝突與佛教徒應有之警覺 |
釋東初 |
香港佛教=Buddhism in Hong Kong |
1963.07 |
|
|
開拓佛教文化為興教之根本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4.01 |
|
|
隋唐時代的佛教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六) -- 中國佛教史論集(二) -- 隋唐五代篇 |
1977.09 |
|
|
隋唐時代的佛教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2.07 |
|
|
嵩山少林寺初祖達磨之道場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九) -- 中國佛教寺塔史志 |
1978.10 |
|
|
嵩山少林寺初組達磨之道揚 ── 名山古剎 ── 之一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6.01 |
|
|
新疆在佛教史上之地位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6.06 |
|
|
補編 |
釋東初 |
|
1987 |
|
|
遊戲三味:三十初度自題小影 |
圓湛; 釋東初 |
中流 |
1944.01 |
|
|
遊戲三味:四十四歲生日書懷 |
釋東初; 釋明性 |
中流 |
1944.01 |
|
|
遊戲三味:依前韻贈大忍頭陀 |
釋東初; 雪煩 |
中流 |
1944.01 |
|
|
遊戲三味:依焦岩即景原韻和呈守培法師 |
釋東初; 雪煩 |
中流 |
1943.10 |
|
|
遊戲三味:和雪公和尚見贈原玉 |
釋東初; 曼陀 |
中流 |
1943.11 |
|
|
遊戲三味:和焦山竹林兩佛學院於華嚴閣舉行院友聯歡會一律 |
釋東初; 牖三 |
中流 |
1943.10 |
|
|
遊戲三味:和圓湛法師三十初度詩 |
釋東初; 釋明性 |
中流 |
1944.01 |
|
|
遊戲三味:和圓湛法師自題三十初度留影元韻 |
釋東初; 薛劍園 |
中流 |
1944.01 |
|
|
遊戲三味:和頭陀法師四四書懷韻 |
釋東初; 印泉 |
中流 |
1944.01 |
|
|
遊戲三味:奉和明性法師四四初度原韻 |
圓湛; 釋東初 |
中流 |
1944.01 |
|
|
遊戲三味:東遊雜詠(十章) |
釋東初 |
中流 |
1943.10 |
|
|
遊戲三味:重來焦山教學有感 |
圓湛; 釋東初 |
中流 |
1944.01 |
|
|
遊戲三味:病起謝呈雪煩大師 |
釋東初; 薛劍園 |
中流 |
1943.10 |
|
|
遊戲三味:寄淮城湖心寺曼陀和尚 |
釋東初; 雪煩 |
中流 |
1943.11 |
|
|
遊戲三味:焦山即景 |
釋守培; 釋東初 |
中流 |
1943.10 |
|
|
遊戲三味:焦山喜晤江亢虎院長 |
釋守培; 釋東初 |
中流 |
1943.10 |
|
|
遊戲三味:登焦山吸江樓 |
圓湛; 釋東初 |
中流 |
1944.01 |
|
|
遊戲三味:圓湛法師重來焦山執教有詩誌感和韻示敬 |
釋東初; 薛劍園 |
中流 |
1944.01 |
|
|
遊戲三味:敬步守老見贈原韻 |
釋東初; 雪煩 |
中流 |
1943.10 |
|
|
遊戲三味:敬和明性法師四四書懷元玉 |
釋東初; 薛劍園 |
中流 |
1944.01 |
|
|
遊戲三味:慶祝藥師琉璃光聖誕詩 |
釋東初; 釋明性 |
中流 |
1943.11 |
|
|
遊戲三味:贈焦山雪煩和尚 |
釋守培; 釋東初 |
中流 |
1943.10 |
|
|
遊戲三味:贈焦山德老 |
釋守培; 釋東初 |
中流 |
1943.10 |
|
|
遊戲三味:歡迎江亢虎院長來焦避暑述成七律一章 |
德峻; 釋東初 |
中流 |
1943.10 |
|
|
遊戲三味:聽南亭法師講圓覺經喜賦 |
釋東初; 釋明性 |
中流 |
1943.10 |
|
|
遊戲三昧:七十述懷愧不成詩敢乞吟壇賜和 |
釋東初; 白賓南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五古詩選:水變(十六韻) |
釋東初 ; 釋悟因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五古詩選:佛教嘆(八韻) |
釋東初; 儀光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五古詩選:述懷(六韻) |
釋東初; 松遠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五古詩選:弱冠自箴(六韻) |
釋東初; 普蓮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五古詩選:偶感(十韻) |
釋東初; 大智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五古詩選:警世(十韻) |
釋東初; 德圓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五古詩選:釋尊成道日有感(十四韻) |
釋東初; 圓度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五古詩選:讀書有感(六韻) |
釋東初; 介如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五古詩選:觀山中鷹鵲爭(八韻) |
悟一; 釋東初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天甯寺外晚步感懷十次前韻 |
釋東初; 濮一乘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由常州往龍潭火車過鎮江感賦 |
釋東初; 濮一乘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由龍潭入寶華山次前韻 |
釋東初; 濮一乘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甲申春寺前御碑亭為風雨所傾 |
釋東初; 雪煩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次韻奉酬濮老居士 |
釋東初; 煩雪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竹林寺用前韻贈窺諦方丈 |
釋東初; 濮一乘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和江亢虎院長焦山避暑述懷有隱世意原韻 |
釋守培; 釋東初 |
中流 |
1943.09 |
|
|
遊戲三昧:和江亢虎院長焦山避暑述懷原韻 |
釋東初; 德竣 |
中流 |
1943.09 |
|
|
遊戲三昧:和雪煩大師御碑亭為風雨所傾元韻 |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和圓湛法師登吸江樓原韻 |
釋東初; 慎然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奉和江大護法焦山華嚴閣逭暑述懷元韻 |
釋東初; 薛劍園 |
中流 |
1943.09 |
|
|
遊戲三昧:南郊寄懷震華法師上海固丙子丁丑之間遊侶也仍次前韻 |
釋東初; 濮一乘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思母(六韻) |
釋東初; 豁開 |
中流 |
1944.04 |
|
|
遊戲三昧:癸未秋遇難感賦七絕五章詠懷 |
曾谷; 釋東初 |
中流 |
1944.02 |
|
|
遊戲三昧:秋遊招隱寺 |
圓湛; 釋東初 |
中流 |
1944.04 |
|
|
遊戲三昧:述懷(十韻) |
釋東初; 戒一 |
中流 |
1944.04 |
|
|
遊戲三昧:倒步前韻(再呈雪煩和尚)留別雪煩和尚 |
釋東初; 牖三 |
中流 |
1943.08 |
|
|
遊戲三昧:哭緣達師兄(十韻) |
釋東初; 緣度 |
中流 |
1944.04 |
|
|
遊戲三昧:家師遇難有詩五章詠懷和而慰之 |
釋東初; 仁澤 |
中流 |
1944.02 |
|
|
遊戲三昧:恭和七一老人賓南先生述懷元韻 |
現月; 釋東初; 劍園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書懷(六韻) |
釋東初; 寶蓮 |
中流 |
1944.04 |
|
|
遊戲三昧:偶感(八韻) |
釋東初; 有成 |
中流 |
1944.04 |
|
|
遊戲三昧:偕昌宗上人步訪清涼寺十一次前韻 |
釋東初; 濮一乘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寄姜漢故人(十六韻) |
釋東初; 靜之 |
中流 |
1944.04 |
|
|
遊戲三昧:悼恆培同學 |
圓湛; 釋東初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悼師(六韻) |
釋東初; 煜明 |
中流 |
1944.04 |
|
|
遊戲三昧:敏智上人導觀天甯寺禪堂十三次前韻 |
釋東初; 濮一乘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望月有感(附序) |
釋東初; 慎如 |
中流 |
1944.08 |
|
|
遊戲三昧:雪煩上人堅約往遊焦山參觀佛學院期以異日先此奉詒仍用前韻 |
釋東初; 濮一乘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雪煩大師以濮老居士一乘佳章見示率步元玉藉誌欽遲 |
釋東初; 薛劍園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曾谷法師遇險感賦五絕見示和韻慰之 |
圓湛; 釋東初 |
中流 |
1944.02 |
|
|
遊戲三昧:棲霞山清明日感懷再用前韻 |
釋東初; 濮一乘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焦山十六景詠 |
釋東初; 江亢虎 |
中流 |
1943.09 |
|
|
遊戲三昧:焦山竹林兩院學僧彙齊向常州天甯學院遊覽依原韻奉和雪煩和尚 |
釋東初; 馬海秋 |
中流 |
1944.08 |
|
|
遊戲三昧:焦山避暑述懷 |
釋東初; 江亢虎 |
中流 |
1943.09 |
|
|
遊戲三昧:超岸寺詠懷雪松上人蜀中仍用前韻 |
釋東初; 濮一乘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感懷(六韻) |
釋東初; 達道 |
中流 |
1944.04 |
|
|
遊戲三昧:敬弔若舜老人(並序) |
釋東初; 印泉 |
中流 |
1944.02 |
|
|
遊戲三昧:敬步曾谷大師脫難原韻 |
釋東初; 薛劍園 |
中流 |
1944.02 |
|
|
遊戲三昧:敬步賓南老居士七十述懷詩韻 |
釋東初; 釋明性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敬和江公院長焦山避暑述懷原韻 |
釋東初; 雪煩 |
中流 |
1943.09 |
|
|
遊戲三昧:滿江紅 |
釋東初; 幻觀廬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滿庭芳 |
釋東初; 柳貢木 |
中流 |
1944.04 |
|
|
遊戲三昧:閱教感賦十二次前韻 |
釋東初; 濮一乘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憶友(六韻) |
釋東初; 合禪 |
中流 |
1944.04 |
|
|
遊戲三昧:謁金陵 |
釋東初; 醉白 |
中流 |
1944.08 |
|
|
遊戲三昧:歸常州後承雪煩上人及薛劍園先生以佳什賜和謹再答謝蓋已九次前韻矣 |
釋東初; 濮一乘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謹和圓湛法師重來焦山執教韻 |
釋東初; 慎然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鎮江小九華山弔融慧禪師化去將百日矣荼毘猶有待也仍用前韻 |
釋東初; 濮一乘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題安隱巖 |
圓湛; 釋東初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題安隱巖(并序) |
釋東初; 印泉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歡迎濮老一乘居士來游焦山再和前韻 |
釋東初; 薛劍園 |
中流 |
1944.07 |
|
|
遊戲三昧:疊前韻轉贈慎然老和尚 |
圓湛; 釋東初 |
中流 |
1944.03 |
|
|
遊戲三昧:疊韻答和一乘濮老居士 |
釋東初; 薛劍園 |
中流 |
1944.07 |
|
|
道生佛學思想之人文精神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8.12 |
|
|
達賴喇嘛與慈航法師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9.07 |
|
|
僧青年的信仰與生活 |
釋東初 ; 普蓮 ; 釋悟因 ; 介如 |
中流 |
1943.02 |
|
|
僧青年座談會(第五屆):僧青年的思想問題 |
覺先 ; 釋東初 ; 普蓮 ; 一如 ; 聖璞 ; 釋悟因 |
中流 |
1944.02 |
|
|
僧肇佛學思想之玄學化 |
東初 (著)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68.06 |
|
|
對日和約後中日佛教的關係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1.06 |
|
|
對於現實思想發達的批判 |
釋東初 ; 石川成章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35.09 |
|
|
漢代佛教思想之發展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8.12 |
|
|
維摩詰經之淨土觀 |
釋東初 |
淨土宗月刊 |
1936.03 |
|
|
臺灣佛教觀察記 |
子龍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0.04 |
|
|
說食之異點 |
威音 |
佛學半月刊 |
1935.10 |
|
|
輓焦山吉堂老和尚 |
釋東初 |
淨土宗月刊 |
1935.01 |
|
|
輓詩:敬悼玉公長老 |
釋東初 (著) |
人海燈 |
1937.04.01 |
|
|
影印西藏大藏經總目錄序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5.07 |
|
|
緣起性空之宇宙觀 |
釋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33.04 |
|
|
蔣總統與佛教 |
釋東初 |
|
1978 |
|
|
蔣總統與佛教 |
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5.01 |
|
|
論禪學之真義 ─ 兼論胡適博士「禪宗史的一個新看法」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9.01 |
|
|
論禪學之真義(一)─(二)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9.05-06 |
|
|
歷代高僧訪印對後世的貢獻 |
東初 (著)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67.06 |
|
|
龜茲之佛教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5 |
|
|
龜茲國之佛教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八十)-- 西域佛教研究 |
1979.04 |
|
|
戴季陶先生佛學論集 |
釋東初 |
|
1972 |
|
|
戴季陶先生與佛教 |
東初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75.02 |
|
|
戴季陶先生與佛教(上) |
釋東初 (著) |
菩提樹=Bodhedrum |
1972.07.08 |
|
|
禪的立場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5.10 |
|
|
禪學真義 |
釋東初 |
|
1975 |
|
|
還說什麼 |
釋東初 |
覺群週報=覺羣週報=Chuh Ching Weekly |
1947.03 |
|
|
叢林制度與禪宗教育 |
釋東初 |
佛光學報=Fokuang Buddhist Journal |
1976.03 |
|
|
叢林制度與禪宗教育--民國六十三年十月於佛光山之演講稿摘錄 |
釋東初 |
1976年佛學研究論文集 |
1995 |
|
|
覆旅韓回臺反共全體佛教信徒書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4.02 |
|
|
魏晉南北朝佛學之中國化 |
東初 (著) |
佛教文化 |
1968.05 |
|
|
關於佛陀生滅紀年之考證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九十七) -- 佛滅紀年論考 |
1979.01 |
|
|
關於佛陀生滅紀年之考證 |
釋東初 |
覺訊月刊 |
1950.05-06/10 |
|
|
關於佛陀生滅紀年之考證 |
釋東初 |
覺有情 |
1944.10 |
|
|
關於佛陀生滅紀年之考證 |
釋東初 |
中流 |
1944.07 |
|
|
關於佛陀生滅紀年之考證 |
東初 (著) |
中國一周=China Weekly |
1956.06 |
|
|
關於佛陀生滅紀年之考證(續上期) |
釋東初 |
覺訊月刊 |
1950.11 |
|
|
關於壇經真偽問題 -- 為樹刊二○○期紀念寫 |
釋東初 (著) |
菩提樹=Bodhedrum |
1969.07.08 |
|
|
釋尊年紀考 |
釋東初; 望月信亨 |
中流 |
1943.10 |
|
|
釋尊年紀考:附識 |
釋東初 |
中流 |
1943.10 |
|
|
釋尊滅後的佛教 |
釋東初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九十二) -- 印度佛教概述 |
1979.03 |
|
|
釋尊滅後的佛教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2.04 |
|
|
釋尊當時的印度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4.04 |
|
|
續編藏經或問解答 |
東初 (著) |
人生=Humanity |
1958.06 |
|
|
讀了「一九三三的古籍發見」後的感想 |
釋東初 |
人海燈 |
1934.03 |
|
|
觀像念佛之概要 |
釋東初 |
淨土宗月刊 |
1935.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