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劉國威 (著)
|
Source |
現代佛教學會通訊=Newsletter for Modern Buddhism Association
|
Volume | v.17 |
Date | 2004.12 |
Publisher | 現代佛教學會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菩薩戒; 大乘佛教; 藏傳佛教; 菩提心; 菩薩戒 |
Abstract | 菩薩戒的受持,是大乘佛教中很重要的一項內容。藏傳佛教承襲自印度後期的大乘佛教思想,自然對菩薩戒的傳承與內容予以重視並詳加討論。本論文主要討論的重點,主要是薩迦派對菩薩戒傳承的看法,也就是將印度菩薩戒的傳承分為中觀派與唯識派,而這樣的看法後來引起噶舉派與噶舉派學者的批判。
在藏傳佛教中,對於菩提心的分類有好幾種,其中一類將菩提心的體性(ngo bo)分為世俗(kun rdzod)與勝義(don dam)兩類,並更進一步將世俗菩提心分為願菩提心(smon sems)與行菩提心(jug sems)。本文所討論的菩薩戒受戒儀軌,或者稱發心儀軌,主要是指世俗菩提心的部分。 |
Hits | 835 |
Created date | 2005.05.09 |
Modified date | 2021.06.2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