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李日章
|
Date | 1968 |
Publisher |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 |
Publisher Url |
http://www.philo.ntu.edu.tw/enter.php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國立臺灣大學 |
Department | 哲學系 |
Advisor | 范壽康 |
Publication year | 57 |
Keyword | 緣起=conditions=pratitya-samutpada=paticca-samuppada; 相對論; 緣起性空; 悟; 實證 |
Abstract | 大家都知道科學乃是一種最嚴格的學問,它的特徵就是有一個十分認真的態度和十分精密的方法,因此,它研究所得的結果,也十分可靠。佛學卻單純是一種冥想的產物,它根本就沒有科學最倚重的那套觀察實驗的方法,為什麼它能得到與科學所獲得的相同的結果呢? 當然我們可以把它當做一種純然的巧合,而根本不去考慮這個問題,但這麼做是否就是妥當的呢? 恐怕我們心底多少有點疑問吧! 要知道: 玄想的產物并不就是等於完全虛構的,沒有具備科學所慣用的方法也并不就是毫無方法。只要我們不堅持現代人的偏見,以為科學知識才是唯一可能的知識,科學的方法才是唯一可能的方法,我們就有必要對這個問題好好的加以考慮。 要知道: 科學固有它獨特的一套求知的方法,佛學也不是沒有的,科學知識有所本,佛教哲學也是一樣。 就以科學家最重視的「實證」來說吧! 很多人都知道科學講究的是「實證」,並且知道它幾乎就是科學理論之最後的試金石,卻不知這情形在佛教中也是一樣。不但如此,佛教之重視「實證」甚至已達到比科學更甚的地步呢! 因為歸根結底的說,佛教徒終身所追求的,也不過是獲得與佛陀一樣的「悟」罷了! |
Hits | 683 |
Created date | 2005.09.23 |
Modified date | 2015.08.2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