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鄧子美
|
Date | 2004.05 |
Publisher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
Publisher Url |
http://www.csspw.com.cn/
|
Location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Content type | 書籍=Book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Abstract | 本書包括佛教的誕生;宗教社會學視角下的佛學基本原理與觀點;部派分裂動因探析;佛教中國化與南禪獨秀;社會轉型與人間佛教等十二章。
本書以韋伯的社會學思想模式為參照,從宗教社會學的視角對佛教在現代社會的功能做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內容包括︰佛教誕生的社會背景、佛學的基本原理、部派分裂動因追溯、大乘佛教的起源及其精髓、佛教中國化與中國禪宗的興盛、佛教意義系統與淨土信仰取向比較、社會轉型與人間佛教思想等獨到見解,以及中國近代佛教的改革與德國宗教改革的同異、高科技社會與人間佛教的互動關系、中國佛教的社會功能、佛教與民間信仰和巫術對社會的作用。 |
Table of contents | 總緒 序 緒論以韋伯為代表的現代宗教社會學理論與佛教 一、韋伯的宗教社會學模式及其佛教論 二、韋伯宗教社會學的視角偏差及其方法論糾正 三、深入運用韋伯宗教社會學模式研究佛教的現實意義 第一章佛教的誕生 第一節“覺醒”時代 第二節“神秘”的涅槃? 第三節由佛教“空境”反觀社會 第二章宗教社會學視角下的佛學基本原理與觀點 第一節宗教社會學視角下的佛學基本原理 第二節由佛學原理示現的文化觀 第三節由佛學原理示現的歷史觀 第三章部派分裂動因探析 第一節個人自由與社會團規範 第二節深刻而復雜的分歧 第三節基本動因在於社會各階層宗教需求的廣泛性 第四節人的宗教需求之由來與啟示 第四章大乘起源及其精髓新論 第一節大乘佛教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二節大乘起源與衰退考辯 第三節大乘菩薩行的精髓 第五章佛教中國化與南禪獨秀 第一節從佛佗的重理智向法門多樣化的轉變 第二節中國化佛教諸宗並起的宗教社會學分析 第三節中國傳統政治秩序與南禪獨秀 第四節從歷史比較中看南禪的重振 第六章佛教“意義系統”與淨土信仰取向比較 第一節淨土理想是佛教超越性的體現 第二節從土大夫到大眾信仰的轉變及基比較 第三節知識分子重歸佛教與理性的論辨探討 第四節古今淨土信仰比較研究的意義與韋伯拯救途徑論的局限 第七章社會轉型與人間佛教 第八章中國近代佛教改革與德國宗教改革的比較 第九章高科技社會與人間佛教 第十章中 國佛教的主要社會功能 第十一章佛教·民間信仰·巫術 第十二章21世紀中國佛教之社會文化定位 結語:論佛教信仰的理性特徵 附錄1:道家社會觀新論 附錄2:佛學探究的方法與學術理念 後記 |
ISBN | 7500444931 |
Hits | 503 |
Created date | 2005.09.29 |
Modified date | 2017.08.28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