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阿姜查 (著)=Ajahn Chah (au.)
;
賴隆彥 (譯)
|
Date | 2006.04 |
Pages | 191 |
Publisher | 橡樹林文化=Oak Tree Publishing Co.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cite.com.tw/publisher/about/15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書籍=Book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譯自: Everything arises, everything falls away |
Keyword | 禪修=Meditation; 無常=Anitya=Impermanent=Anityata=anicca; 無我=Anatman; 欲望=貪=Tanha=Tanhaa; 苦; 剃度=出家=Ordination; 死亡; 寺院; 妄想=妄念=prapanca; 正念=覺知=Mindfulness=Awareness; 正見=Right View |
Abstract | 「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這是唯一能夠肯定的事情。 當深刻體悟到這點時,就可以為自己與他人建造安全的避風港。 人為什麼會有痛苦?因為世事難料,讓以為能掌握全局的自己,竟在很多事情上無能為力。透過阿姜查精采的解說,讓我們不再對於世界的變化與不確定感到不安與恐懼,透徹了解事情的真相,輕鬆進入正見之門。 本書由英譯者保羅.布里特節錄自阿姜查以泰語與寮語講述的150捲以上的錄音帶中的教導。那些談話的對象包括出家或在家二眾,地點有阿姜查的寺院、泰國、英國與美國各地。在本書中,阿姜查以非常簡單與樸實的風格,談論內觀諸法的三個特徵:無常、苦與無我,並且提出有力的對治法,讓我們可以克服對「改變」的恐懼,包括放下執著、活在當下與從事禪修。 內觀諸法的三個特徵 在本書中,阿姜查解釋逐步內觀諸法的三個特徵:無常、苦與無我。 ★無常 這個教法的基礎是建立在「身心諸法皆為無常」的事實上。凡是無常的事物,本質上皆是不圓滿的,既然事物是不穩定,則不應被視為是自己或屬於自己所有,如此洞見事物將能使心解脫。要趨入這個洞見,便應從我們所經驗一切事物的不確定性開始,這是阿姜查教學與訓練所強調的重點。 ★苦 「苦」,是不快樂的經驗,如愛別離、怨憎會、憂愁、生病與死亡是苦的形式。它也被說為普遍一切我們會經歷的不圓滿;具體而言,它是指被建立在相信事物為真實、永恆並且屬於、構成或關乎自我之妄想基礎上。它們會使痛苦增加,而那是可以避免的。透過禪修中的思惟與直觀,人們會看見執著任何事物或經驗所造成的緊張、挫折與失望,因為沒有東西是可以永遠不變的。無常是洞見諸法不圓滿的本質,生活中積累的一切痛苦會推動我們去找出解脫之道。 ★無我 阿姜查經常以最簡單的方式說「無我」,那就是從我們的身體開始。有時他說身體不聽從我們的命令,最後拋棄我們。有時他強調它們如何受制於老、病與死。有時又說它們只是地、水、火、風四大的聚合體,其中找不到任何個人。如經典所說,凡是無常與不可信賴者,必皆具有不圓滿的本質,因此這些當然不值得被稱為我或我所有。 克服對「改變」的恐懼 如果當我們觀察當下,看見身與心的無常以及諸法的生與滅,對它沒有任何貪愛,如果我們做到這點,我們就會感到安穩而自在。若能保持正見、正念,無論處於何種情況下,無論來或去,心都將不會受到任何傷害。「一切都是不確定的」,當了解這點時,無論生或死,我們都已經為自己打造了安全的避風港。 |
ISBN | 9867884523 |
Hits | 770 |
Created date | 2006.09.12 |
Modified date | 2023.11.03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