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魏承思
|
Source |
江淮論壇=Jianghuai Tribune
|
Volume | n.6 |
Date | 1990.11 |
Pages | 57 - 62 |
Publisher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Publisher Url |
http://www.ahpeople.com/
|
Location | 合肥, 中國 [Hofei, China]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教學 |
Abstract | 在印度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中國社會就存在著儒家血緣第一和家庭本位的倫理道德觀念,而孝親觀則是這種倫理道德觀念的基礎與核心。由於”孝”被儒家抬高到了人生最高行動準則的地位。因此,原本體現人倫關係的孝父觀念被投影到封建官僚政治上就放大成了忠君思想,君臣關係也被儒家倫理道德化了。印度佛教理論主張等平利他,崇尚與亡者抗禮,追求個人解脫,視家庭為牢籠,不願承擔任何社會責任,顯然與中國儒家倫理道德有著極大的差別。因此,佛教傳入中國之後與中國儒家文化最尖銳的衝突就是在倫理道德觀上展開的。經過長期的交鋒抗爭,在佛教中國化的過程中,其倫理到的也逐步儒化,而中國佛教倫理道德的主要特徵也由此生成。 |
ISSN | 1001862X (P) |
Hits | 479 |
Created date | 2006.11.01 |
Modified date | 2019.09.11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