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方立天
|
Date | 2006.09 |
Pages | 545 |
Publisher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Location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Content type | 書籍=Book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第二卷 |
Keyword | 講經=To Expound the Sutras; 禪宗=Zazen Buddhism=Zen Buddhism=Son Buddhism=Chan Buddhism; 賢首宗=華嚴宗=Hua-yen Buddhism; 緣起論; 緣起=十二因緣=Pratityasamutpada=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paticca-samuppada=paticca-samuppada=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 認識論=Epistemology; 惠能=慧能=Hui Neng; 教相判釋=教判=判教=classification of Buddhist teachings=classification of Buddhism Sects; 唯識=Mind-Only Buddism=Consciousness-Only Buddhism=Vijnaptimatrata=Vijnaptimatra; 法藏=Dharma-store; 法界=Dharmadhatu; 佛教哲學=Buddhist Doctrines=Buddhist Philosophy; 佛教宗派=Buddhist Sects=Buddhist Schools; 佛教史=Buddhist History; 佛性論; 佛性=Buddhahood=Buddha-gotra=Buddha Nature=Buddha-dhatu; 心性論=Mind-Nature Ontology; 六祖壇經=壇經=The Sixth Patriarch's Sutra=Manda-sutra; 中國佛教=Chinese Buddhism; 三性 |
Abstract | 隋唐時期佛教宗派林立,盛極一時,可謂中國佛教最富創造力的巔峰時期。本書著重論述華嚴宗實際創始人法藏的創宗活動及其歷史文化背景、基本學說及其歷史影響與地位;對法藏為武則天講經所撰的《華嚴金師子章》作了校釋的今譯,以助於加深對法藏華嚴宗義理的具體理解。本書又一重點是闡析禪宗的內涵結構、理論要旨、核心思想、基本精神,為了解、體察禪宗提供參照。此外,本書有關隋唐佛教與隋唐哲學的論述,旨在從整體上彰顯隋唐時期宗教人文思想的特色。
|
Table of contents | 法藏 自序 第一章 法藏的生平與其創宗活動 第一節 身世、投師與披剃 第二節 創宗的理論活動 第三節 創宗的實際活動 第二章 法藏的創宗的社會背景和學說淵源 第一節 創宗的社會背景 第二節 創宗的學說淵源 第三章 佛教義理史觀——判教論 第一節 先前的判教諸說 第二節 五教 第三節 十宗 第四節 同、別二教與本、末二教 第五節 略評 第四章 法藏的宇宙生成論——法界緣起論的原由 第一節 法界緣起論的提出 第二節 法界級起的原由之一——三性同異 第三節 法界級起的原由之二——因門六義 第四節 法界級起的原由之三——緣起十義 第五章 法藏的宇宙圓融論——法界緣起論的內容 第一節 法界緣起的中心內容之一——六相圓融 第二節 法界緣起的中心內容之二——十玄無礙 第六章 法藏的宇宙體論——法界緣起論的本質 第一節 心造萬法說 第二節 性起與緣起、性起與性具 第三節 法界緣起論的哲學思維特色 第七章 法藏的人生理想論——行果論 第一節 成就人生理想的根據——佛性論 第二節 實現人生理想的途徑——行位論 第三節 人生最高理想境界——佛身佛士論 第八章 法藏的認識論——法界觀、唯識觀和還源觀 第一節 法界觀 第二節 十重唯識觀 第三節 妄盡還源觀 第四節 法藏觀法的認識意義 第九章 法藏的思想影響和歷史地位 第一節 法藏在佛教史上的作用和影響 |
ISBN | 7300075118 |
Hits | 679 |
Created date | 2007.01.25 |
Modified date | 2014.05.01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