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Author |
陳平坤
|
Source |
慧炬=Torch of Wisdom Monthly
|
Volume | n.467 |
Date | 2003.05.15 |
Pages | 49 - 58 |
Publisher | 慧炬雜誌社 |
Publisher Url |
http://www.towisdom.org.tw/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經部; 唯識; 中觀; 實有; 宗義書; 毘婆沙; 無自性; 勝義自性; 補特伽羅; 諸法性空; 藏傳佛教 |
Abstract | 日慧法師《佛教四大部派宗義講釋》閱後,本文除了抒發「感想」之外,主要則在思論四個問題:(1)「緣起」思惟與「實有」之見可否相容?(2)「勝義自性(有)」,意含「實有」(Reality)乃至「實體」(Substance),抑或應為「真實(truth)」之義?(3)四大部派所修「道次第」,能否依據一定原則看待,並安排其各自的地位與意義? (4)可以根據「乘」義大、小來決定二、三乘聖賢的果位高下嗎? 藉由掌握日慧法師的講釋要點,同時引據經論相關說法,本文在論述中回應上列問題,得出如下「意見」:(1)「緣起」一旦貫徹於思惟中,「實有」之義勢無成立的真實依據。(2)作為「勝義自性」之「有」,由於實是依準聖人的智慧境界而成立,因此,應許「真實(truth)」才能切合其中確意。(3)「以無所得行」這一原則貫徹所有對治義的修道活動,四部所教的「道次第」,或能各住其位,或可獲致相持並進的作用。(4)大、小分乘,但有「方便」之義,卻不能據以陟降各乘行人的果證上下;因為,非己境界的緣故。 本文最後則揣測法師講述四部宗義之用心,歸在希望藉此講述以引導學人通教明義、入修佛道;其中,或亦寓有合會三部宗義歸於中觀根本見地一主意:即以此作結,並奉請高明賜正。 |
Table of contents | 摘要 壹、前言 貳、《宗義講釋》架構提要 參、思考幾點問題 一、緣起思惟與「實有」 二、勝義自性與「真實」
|
Hits | 1279 |
Created date | 2007.03.06 |
Modified date | 2017.12.13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