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images/title/Title_FulltextSearch.gif) |
|
|
|
|
|
敦煌密教石窟體用觀初探 -- 以莫高窟14 窟為例看法華密教的開展=A Prelimianry Study on the Idea and Function of a Tantra Cave in Dun-Huang -- A Case Study on No.14 of Mo Kao Cave to Se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naism in the Saddharmapundarika Sutra |
|
|
|
Author |
郭祐孟 =Guo, Yo-meng
|
Source |
圓光佛學學報=Yuan Kuang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Volume | n.10 |
Date | 2006.04 |
Pages | 29 |
Publisher | 圓光佛學研究所=Yuan Kuang Buddhist College |
Publisher Url |
http://www.ykbi.edu.tw/
|
Location | 桃園縣, 臺灣 [Taoyuean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敦煌; 密教; 石窟; 法華; 莫高窟14 窟; 毗盧遮那; 圖像義理 |
Abstract | 密教圖像自隋代進入敦煌石窟起,便開始與北朝以來基於法華、華嚴、涅槃等諸脈義學所開演的石窟內涵交涉融合,展開其顯體密用的法化,成為敦煌密教前期的主體,這與盛唐開元三大士所傳入以唯識學派轉識成智為基點而架構的中印度密法互相輝映。晚唐以後的石窟結構則見到這兩者交流的現象,並出現精采的圖像交融,擴大我們認識漢傳密教發展的思惟空間! 莫高窟第14窟是一個蘊藏著豐富漢傳密教圖像的晚唐石窟,其顯密圖像結構分明,交互編織成細膩的觀想世界。細究其中心佛壇的作用與周邊圖像結構,則發現其中有河西十方三世佛觀的背景,有漢傳密法操作的條件,也有冥想觀修的內涵。簡而言之,主室中軸圖像為真空理體,兩壁圖像為妙有巧用,中軸圖像所建構的義學內容對於兩壁諸鋪曼荼羅來說,無疑是開啟其密法作用的寶鑰。對行者而言,可視為其心靈造佛工程的保障;對全體敦煌人來說,更是堅固信仰、安定人生的一股重要力量。在14窟的圖像世界裡,我們不僅認識到佛教圖像學的靈活巧妙,也呼吸到一股挑戰煩惱束縛而意欲掙脫輪迴枷鎖的生命力! 本文從該窟中軸線群像所建構的義理為基礎,透過對中心佛壇、窟頂與兩側壁的圖像結構及對應關係的討論,參酌相關的密教思想儀軌與觀修內涵,試圖藉由中心佛壇、南北壁諸鋪曼荼羅,及與環壁基段菩薩群像間的重整, 來理解此等密教石窟主尊之毗盧遮那性格。筆者無意將義理思想、宗派儀式等材料,直接與圖像作對號入座的工作,而是關注這一類融合顯密教義的石窟中所必須嚴肅面對的圖像結構,包括繼承與開創、相對與統合等等問題的合理性。透過這樣的探索,或許能掃描到當時支持敦煌密教發展的土壤本身所蘊含的深度及廣度。
|
Table of contents | 序說 一、密教石窟類型與窟內造像結構概觀 二、密教石窟主尊的表現形式 三、敦煌莫高窟第14窟之圖像結構分析 (一)中軸線群像所建構的義理基礎 (二)中心佛壇、窟頂與兩側壁所體現的密義、密儀與密觀 1.中心佛壇與窟頂的圖像結構 2.兩側壁曼荼羅之對應關係 四、敦煌莫高窟第14窟主尊的毗盧遮那性格 (一)中心佛壇與南北壁諸鋪曼荼羅之交涉 (二)中心佛壇與環壁基段菩薩群像關係試探 (三)中心佛壇主尊之毗盧遮那性格試析 小結 |
ISSN | 16086848 (P) |
Hits | 3284 |
Created date | 2007.07.31 |
Modified date | 2017.07.28 |
![](en/images/logo/bg-btn-edit.png)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