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釋聖印
|
Date | 2007.06 |
Pages | 232 |
Publisher | 順達文化 |
Location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書籍=Book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苦; 其他; 佛教; 佛陀=Gautama Buddha; 佛法=Buddhadharma ; 佛 |
Abstract | 佛教主張人們一切行為,必須要與道德配合,所以要做一切利他的行為,即是「眾善奉行」-這是生活的根本原則。可是我們要言行得體,首先要有智慧充足的條件,不是嗎?古德說過:「智者未見先知,庸者見而後知,患者事成始知。」智慧的重要是不可忽略的,而智慧又從何而來?是從覺悟中來。如陶淵明說的:「覺今是而昨非。」就是一種人生正確的覺悟態度。 佛法是十足孕育飽滿的道德與信念,要人們領悟生存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佛陀一生就憑著大慈大悲的感情和圓融無礙的理智,在做立教救度眾生的神聖工作,他的愛心是包羅宇宙一切眾生的,要使一切有情皆能得解脫,永脫眾苦。不用說,這是超出古往今來所有聖賢之上,再也不會有其他的人可以比得了佛陀的大慈大悲、無窮無盡的愛心! |
ISBN | 9789868336117 (平) |
Hits | 466 |
Created date | 2007.07.23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