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釋道慧 (著)
|
Source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15屆)
|
Date | 2004.09.12 |
Pages | 16 |
Publisher | 福嚴佛學院=Fu Yen Buddhist Institute |
Publisher Url |
http://www.fuyan.org.tw/
|
Location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遍計所執性=Parikalpita-Svabhava; 依他起性=Paratantra-Svabhaava; 圓成實性=parinis!panna-svabhava; 中道=The Middle Way |
Abstract | 佛教史上較早闡明三性說的是《解深密經》。三性,也叫三相、三有性,指每一事物現象各有不同的自性。「自性緣起」的自性,這種涵義。三自性者: 〈一〉:遍計所執:於事物的迷妄性,「由主觀認識所立妄執現象,謂執念生起,即成迷界。」形成各式各樣不實在的東西,為遍計所執。依《攝論說》:「有能遍計,有所遍計,遍計所執自性乃成。」分能遍計,所遍計,遍計所執性。能遍計就是吾人之虛妄分別的心心所法,一切動作行為,一切心理的活動作用都是心識,這是屬於主觀的,能遍計的心,不是八個識,而是能執我、執法的,才是能遍計的。是指有漏的第六和第七識心品(心心所),也就第六、第七二識是專門執我執法,所以只有有漏的第六第七二識,才是能遍計的計度分別。 〈二〉:依他起性:是對事物自性緣起的把握,就是來體會到宇宙萬物都由阿賴耶識及其種子在一定條件下所產生的相對存在,萬物之間的歧異已被前念阿賴耶識含藏的種子先天地決定。所謂依他起,是說一切法的自性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是有條件的,十二因緣所述的無明緣生行、行緣生識、識緣生名色、直至老死,都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緣生關係,這是佛教所說的「苦」產生的根本原因。對治實有者及惡取空的斷滅論。對常因、無因者,皆從實不見地上執著一面,不能理解諸法的因果律性,眾生惑業因性,招感五蘊苦果。所以佛陀建立依他起緣起的因果律。 〈三〉:圓成實性:事物的真實性,是在依他起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到「依他眾緣」而得起的一切現象,都既無「人我」又無「法我」,由此體性來知萬法得以存在的識,在本質上也是虛幻的,而真正是一切事物現象中的真如實性,這是佛所表詮的清淨認識。 謂單指二空所顯的真如,為圓成實性,是狹義說,是種理性,是無為法。二空所顯,謂由空了能取所取和我相法相的顛倒執著所顯示的真如實性。真如即是實相,又名法界、空性、法性、不思議性、圓成實性,而以普遍常住、非虛義、加二空所顯的真如,以及無漏有為的一切功德法。為廣義說的圓成實。 三自性為一切法各具的法相,以「依他起」為中心,由因緣而顯現諸法,叫做「依他起」;諸法的體性名為「圓成實」,把諸法誤認為實我實法,是「遍計所執」。因此「依他」、「圓成」,乃由悟心觀察,是正當的;而「遍計所執」是由迷心觀察,故成誤謬。三自性,旨在破執顯理,心中主觀的妄執沒有打破,則所見所知的「依他起」與「圓成實」亦成「遍計所執」之法。《成唯識論》曰:「若執唯識真實有者,如執外境,亦是法執。」 從唯識無境探討三性,唯識的唯字具簡持義:減去心外諸法,持取識心;簡去一般人以外界有事物的存在的我執法執,持取內心的識相與識性,所以為「識有境無」。我執法執是遍計所執,遍計所執體性都無,故非有。識相是「依他起」,識性是「圓成實」三性,「依他」、「圓成」體性非無故非空、非有非空,是唯識中道的正理。
|
Table of contents | 壹、前言 貳、事物的迷妄性──遍計所執 一、 遍計所執性的名義 二、 遍計所執性的生起 三、 遍計所執性的內容 (一) 能遍計 (二) 所遍計 (三) 遍計所執性 參、事物的緣生性──依他起性 一、 依他起的名義 二、 依他起的用意 (一) 對治實有者 (二) 對治惡取空 三、 依他起的內容 肆、事物的真實性──圓成實性 一、 圓成實的名義 二、 圓成實與依他起遍計執的關係 三、 圓成實與真如的異同 伍、三性的中道意義 陸、結語 |
Hits | 1298 |
Created date | 2007.10.11 |
Modified date | 2023.10.0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