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釋安慧 (著)
|
Source |
福嚴佛學研究=Fuyan Buddhist Studies
|
Volume | n.1 |
Date | 2006.04 |
Pages | 93 - 126 |
Publisher | 福嚴佛學院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fuyan.org.tw/
|
Location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無我觀; 五蘊; 五求門; 四句; 四門不生 |
Abstract | 有情生死的根本即是我見,要了生死證涅槃,就須空去我見。凡聖的差別,就在執我與無我,凡夫執我,所以六道輪迴不得止息。聖者通達無我我所,故能解脫涅槃。我見以五蘊身心為主要所緣,如何在五蘊破除我見,在《阿含經》、《中論》、《十住毘婆沙論》、《入中論》可看到一門、二門、三門、四門、五門、七門等不同的破斥方法,或簡或詳的論證方式,無非都是為了破除眾生對五蘊而起的妄執。《十住毘婆沙論》之無我觀,有傳承《阿含》三門與四門無我觀的痕跡,與《中論》的五求門論法亦有血緣關係。另外《入中論》更發展出七門的無我觀,這些無我觀法都是入聖道的寶鑰。 本文將以《十住毘婆沙論》為主,將《阿含》、《中論》、《入中論》的無我觀法作一連結與比較,冀望行者更加瞭解佛法無我觀的特色。在《阿含》的部份先將三門與四門的五蘊觀法作一簡介,並作為延伸的基礎。主要論證則以《中論》與《十住毘婆沙論》為重心,探討五求門的起源與開展及其個別內容,並把二部論相似的偈頌內容作一比較。另外二部論的無我觀都提到四句,但內容又有些許的不同,也會作一比對。除了五蘊無我觀,法空觀二部論也共通的以「四門不生」來詮譯,也可找到相對應的偈頌。上說《中論》與《十住毘婆沙論》觀法中的五求門、四句、四門不生,筆者也在《阿含》找到相關經文。其次《入中論》另二門特有的破「積聚我」及「形狀我」之觀法,本文亦會作敘述。
|
Table of contents | 一、前言 二、《阿含》的無我觀(三門與四門) (一)、三門觀法 (二)、四門觀法 三、《中論》與《十住毘婆沙論》的無我觀(五門) (一)、五求門之起源與開展 (二)、《中論》與《十住毘婆沙論》的五求門 (三)、《中論》與《十住毘婆沙論》的四句 (四)、《中論》與《十住毘婆沙論》的四門不生 四、《入中論》的無我觀(七門) (一)、總破七門無我觀 (二)、別破二門無我觀(積聚是我與形狀是我) 五、結論 |
ISSN | 20700512 (P) |
Hits | 807 |
Created date | 2007.10.11 |
Modified date | 2023.10.1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