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早期佛教經典的口傳性/民間性考察 -- 以《經集》(Sutta-nipāta)為論述對象 |
|
|
|
Author |
顧敏耀 (著)
|
Source |
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集(第18屆)
|
Date | 2007.09.15 |
Publisher | 圓光佛學研究所 |
Publisher Url |
http://www.ykbi.edu.tw
|
Location | 中壢市, 臺灣 [Chungl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早期佛教; 南傳佛教; 比較文學; 民間文學; 宗教文學 |
Abstract | 中國文獻很早就進入書面流傳的階段,秦始皇「書同文」之後也造成以書面文學為正宗的文化傳統;在古印度卻不然,雖然當時已經發明文字,各宗教卻仍然都以師徒之間口耳相傳為尚。正因如此,其經典當中便含有明顯的口傳性特色,以《經集》這部往往被認為是即為古老的巴利語佛經為例,全書以偈頌佔大多數,有長行的篇章比例較少,書中包含了帶有敘述性(敘述佛陀形跡)與議論性(闡明教義)甚至抒情性(讚嘆佛陀)的詩歌作品,還用了「複沓結構」、「套語結 構」以及纚纚如貫珠的「連續問答體」,以上這些特點其實都有幫助記憶之效,而且,頗有民間文學影響的痕跡,刻意在結構上形成審美上的正面刺激,並且提供聽眾熟悉熱絡之感,此亦有助於經文的廣為流傳。本文亦將流傳於台灣或中國的口傳文學作品,諸如《詩經》(主 要是「國風」與「小雅」)與各地民歌(包括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作品)與《經集》相較,發現在遠東這邊的民間文學作品特色,如群眾性、口頭性以及變異性,也能在千里之外的南亞宗教文學作品當中找得到,不同文化體系之中,亦能發現其共通之處。而佛經偈頌在吸取民間口語文學的特色之際,對於其在教團本身的傳承以及在社會上的廣泛傳播方面,都屬即為正面的重要助力。 |
Hits | 1038 |
Created date | 2007.10.19 |
Modified date | 2023.10.0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