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鄭志明
|
Source |
揭諦=Aletheia=NHU Journal of Philosophy and Life Education
|
Volume | n.11 |
Date | 2006.06.01 |
Pages | 323 - 348 |
Publisher | 南華管理學院哲學研究所 |
Location | 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新儒家; 牟宗三; 圓善論; 生命關懷; 心性; 靈魂 |
Abstract | 牟宗三的《圓善論》是一部探討東西方生命哲學的專論,從康德的圓善論來建構出佛教、道家與儒家等圓教的義理模式。如何解決有限身體的生死大事,在人類文明的長期發展下累積著不少的洞見慧識,康德從實踐理念的觀念,認為整全而圓滿的善是純粹實踐理性的對象與最後目的,是與以「心性體認本位」的儒家思想有些相近,徹底地轉化生命的人格氣質,創造出生活真善美等文化價值。不同的是康德以「靈魂不滅」與「上帝存在」作為圓善的兩個設準,是有別於中國如釋道三教無限智心的義蘊,無法真正開展出能使德福一致的圓教體系。本文根據《圓善論》對康德思想的詮釋與批判,探討牟宗三所謂「無執的存有論」與「道德的形上學」,追究在傳統圓實智慧中對生命存在的真實體驗,以有別於「靈魂」觀念的「心性」主體,教導人們以開放的心胸來面對死亡的關卡,培育出自我修養與解脫的生死智慧。牟宗三的《圓善論》以寫作目的,不是用來批評康德或基督教,也不是要對儒釋道的義理系統作體系性的判教,其根本意涵在於真實的面對生命,以心性的道德實踐來開啟遍潤一切存在的圓盈之教。言說論理是不得不的方便過程,要的是超越語言與文字背後的性命感通,強調的是生命神感神應的自然流行,是超越出心意知物等層面,直接進入到渾化之境的良知明覺。 |
Table of contents | 壹、前言 324 貳、心性與靈魂的判別 326 參、「命」的本質與工夫 335 肆、德福一致的生命關懷 340 伍、結論 345 |
ISSN | 10284583 (P) |
Hits | 720 |
Created date | 2008.03.14 |
Modified date | 2018.01.12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