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吳敏霞
|
Source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Volume | n.5 |
Date | 1996 |
Pages | 218 - 225 |
Publisher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Location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寫經=抄經=To Copy the Scriptures; 造像=To Make an Image; 持戒; 尸羅=戒=command=Precept=sila=morality=rule=discipline=prohibition |
Abstract | 本文通過考察現存唐代墓誌的有關開科,分析說明瞭唐代世俗佛教信仰系統的情況。“與生俱來,利根早植”、“偏喪親偶,歸心佛來”、“看政紅塵,虔心內釋”、“追求彼岸,誠於釋教”等,是唐代世俗佛教信仰的緣由,也是其之所以世俗化的前提。唐代世俗佛教信仰的主體具有相當的廣泛性,其內容具有相容性的特徵,主要表現在儒、釋、道交相崇信;信仰的方式也具有隨俗性,多為捐身、行香、持戒、誦光、念經、寫經、造像等。唐代世俗佛教信仰系統的發展具有現實的客觀原因,它的存在和發展,標志著佛教的中國化進程正在趨於完成。
|
Table of contents | 一.世俗佛教信仰的緣由 1.與生俱來 利根早殖 2.偏喪親偶 歸心佛乘 3.看破紅塵 虔心內釋 4.追求彼岸 誠於釋教 二.世俗佛教信仰主體的廣泛性 三.世俗佛教信仰內容的相容性 四.佛教信仰方式的隨俗性 五.世俗佛教信仰發展的原因和意義 |
Categories | 佛教-信仰; 文獻資料 |
Dynasty | 唐代 |
Regions | 中國 |
Hits | 545 |
Created date | 2008.08.26 |
Modified date | 2018.02.01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