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改宗與皈依歷程 ─ 以後解嚴佛教團體之信徒為例
Author 釋覺靖 (撰)=陳麗娟 (compose)
Date2008.06
Pages225
Publisher佛光大學宗教學系
Publisher Url http://www.fgu.edu.tw/~religion/fo/
Location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佛光大學
Department宗教學系
Advisor姚玉霜
Publication year96
Keyword改宗; 宗教市場; 慈濟功德會; 理性選擇理論; 法鼓山; 佛光山; 皈依
Abstract當代臺灣地區的佛教信仰非常普遍,在臺灣解嚴前後期間,不同的佛教信仰型態,在這塊土地得到發展的契機。解嚴後的宗教熱潮更引起社會學者的關注,社會學者指出宗教的變遷主要匯歸於「佛教」;所以,研究動機就立基於此現象而探究佛教徒改宗與皈依歷程的情形,亦即以後解嚴佛教團體的信徒為研究對象,換言之,研究對象是從三大佛教團體裡依據取樣標準找出,最後得出三十位佛教徒作為深度訪談對象。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哪些原因造成改宗(religious change)?改宗之後,是否得到依歸或再次的尋覓?是對佛法的改宗,或是對團體與領導人的信心改宗?改宗之後,是否進入皈依(conversion)歷程?進入皈依歷程後,在身心行為的轉變與轉化如何?以及如何再交付(sustaining surrender)於佛教與道場或團體裡;最後,依受訪者對「皈依」的詮釋而探佛教的皈本質。針對訪談資料的分析則援引西方的皈依理論與紮根理論做參考架構,於資料的詮釋上則以佛教「四聖諦」的概念鋪陳,如此得以讓讀者了解臺灣後解嚴時代的佛教信仰,如何在宗教熱潮中獲得群眾的認同,並致使其產生交付的皈依行為;當然,也可看到佛教徒如何在供需結構下,透過理性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進而選擇了當代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三個佛教團體;另從討論佛教徒的皈依歷程,了解現今臺灣佛教的「信徒市場」之變化及信仰遷徙的意涵,同時也對佛教徒的皈依歷程及皈依本質有較全貌性的認識。
Table of contents摘要 Ⅰ
目錄 Ⅱ
表目 Ⅳ
第一章 緒論 p1
一、研究動機及目的 p1
二、文獻回顧 p4
三、研究對象及方法 p12
四、皈依理論 p22
(一)Lewis Rambo的皈依理論 p23
(二)佛教的皈依理論 p27
(三)名詞界定-改宗與皈依 p34
第二章 當代臺灣佛教的發展與轉型 p37
一、戰前與戰後臺灣佛教的發展 p37
(一)戰前臺灣佛教的發軔與發展 p37
(二)戰後台灣佛教的發展 p41
二、後解嚴佛教團體的轉型 p43
(一)佛光山 p45
(二)慈濟功德會 p54
(三)法鼓山 p61
三、小結 p67
第三章 佛教徒改宗行為的探討 p70
一、經驗現象的內在問題-﹝苦諦﹞ p72
(一)「現世安樂」的需求 p72
(二)「生命超克」的需求 p84
二、改宗行為的分析與討論 p97
(一)「初次接觸」的媒介 p98
(二)理性選擇 p99
(三)改宗與再改宗現象 p103
(四)信仰層次的分布 p108
三、小結 p110
第四章 佛教徒皈依歷程的探討 p113
一、聞法趣入實踐的歷程-﹝集諦﹞、﹝道諦﹞ p114
(一)信行人 p114
(二)法行人 p153
(三)小結 p164
二、自我評估與再交付-﹝滅諦﹞ p166
(一)佛光山的信徒 p167
(二)慈濟功德會的信徒 p176
(三)法鼓山的信徒 p187
(四)小結 p197
三、皈依本質的分析與詮釋 p200
第五章 結論 p204
參考書目 p214
附錄 p221
【附錄一】受訪者基本資料一覽表 p221
【附錄二】研究同意書 p222
【附錄三】訪談問題 p223
【附錄四】深度訪談基本資料卡 p225


表目
表1-1 訪談地點統計表 p15
表1-2 事實問題選樣結果統計表 p20
表1-3 詹氏的皈依模式 p26
表1-4 四聖諦會通詹氏的皈依模式圖說 p29
表1-5 橫向經驗系列因果關係 p31
表1-6 各宗教哲學系統 p31
表1-7 皈依與轉化歷程 p35
表1-8 佛教的皈依模式 p36
表2-1 佛光山的識別系統(CIS) p49
表2-2 慈濟功德會的識別系統(CIS) p60
表2-3 法鼓山的識別系統(CIS) p67
表3-1 「一切皆苦」的結構表 p71
表3-2 受訪者「初次接觸」的媒介一覽表 p98
表3-3 改宗現象一覽表 p104
表3-4 受訪者內在的問題一覽表 p108
表5-1 「現世安樂」與「生命超克」需求的內涵 p206
表5-2 「初次接觸」媒介分布一覽表 p207
表5-3 「信徒遷徙」一覽表 p208
表5-4 影響受訪者身心轉變的因素一覽表 p209
表5-5 社會教化的內涵一覽表 p210
Hits887
Created date2008.12.08
Modified date2020.08.06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170393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