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印度摩耶思想初探=The first study about Maya in India |
|
|
|
Author |
蘇俊方 (撰)=Su, Chun-fang (compose)
|
Date | 2008 |
Pages | 1 - 173 |
Publisher |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Publisher Url |
http://light.hfu.edu.tw/
|
Location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華梵大學 |
Department |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Advisor | 黃俊威 |
Publication year | 96 |
Abstract | 本論文寫作要點,是以文獻學方法探討「摩耶」或幻(贡妇马妇)一詞概念在婆羅門教與佛教的使用,因此可能關涉印度哲學源頭的《吠陀》(纱讨讦脉)、《奧義書》(纺钉脉轩训‧脉讦),以其影響深遠。透過摩耶(贡妇马妇)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印度各哲學宗派,尤其是婆羅門教與佛教之間異中之同。「空」(?阴轩马脉闪妇)之於中觀(泾妇讦讯马脉贡训岂脉)、瑜伽學派(纽轫讪妇记脉钊讣陕妇讦脉),恰如「摩耶」(贡妇马妇)之於婆羅門教(Brahmanism)或吠檀多學派(纱讨讦妇轩闪脉)。假使溯源自《吠陀》、《奧義書》,便能瞭解「摩耶」如何從神力幻變成為梵我本俱而能創造宇宙萬有的強大力量。然而,我們也因摩耶而無法認知梵遍於萬有;「我在梵中」,「我即是梵」,這就是「無明」。印度人文所關切者,乃生之何去何從而非如何生成,及如何回歸無生、不再受苦的大梵之中。若然,則唯梵明為不二法門。惟此可破摩耶障難,認知自我返歸於梵,於摩耶之研究可獲更明朗之觀點,得知摩耶概念如何為印度哲學甚至中國佛學所共享。以上,應為研究印度學範疇者所關注。 |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緒言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摩耶論、幻力與無明 1 第三節 商羯羅的不二論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8 第二章 吠檀多學派 9 第一節 吠檀多學派的不二論 9 第二節 伐致呵利 29 第三節 喬荼波陀及《聖教論》 33 第四節 喬荼波陀雨中觀學派 48 第五節 喬荼波陀與唯識(瑜伽行)學派 56 第六節 商羯羅的《示較千則》 66 第七節 結語 95 第三章 奧義書 96 第一節 奧義書的摩耶 96 第二節 太初原始的創生讚歌 104 第三節 不二 115 第四節 二梵二明 117 第五節 自我 118 第六節 譬喻 125 第七節 識 126 第八節 禪定 127 第九節 結語 130 第四章 吠陀幻力思想 131 第一節 婆樓納讚中的摩耶 131 第二節 因陀羅讚中的摩耶 133 第三節 魔神的摩耶 135 第四節 結語 136 第五章 佛教的幻觀 138 第一節 原始佛教 138 第二節 部派佛教的如幻觀 144 第三節 大乘佛教的如幻觀 152 第六章 結論 158 第一節 以吠陀奧義書為哲學緣起的共同背景 158 第二節 以幻觀為共同特徵之印度哲學 158 第三節 摩耶的人生哲學 159 參考書目 162
|
Hits | 934 |
Created date | 2008.12.19 |
Modified date | 2018.04.17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