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前理解與視域融合 -- 論中國佛教心性論範式的歷史形成=Pre-understanding and Fusion of Horizon: Discuss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ory on The Mind-Nature in Chinese Buddhism |
|
|
|
Author |
楊維中 (著)=Yang, Wei-zhong (au.)
|
Source |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
Volume | n.17 |
Date | 2003.09.01 |
Pages | 51 - 88 |
Publisher |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fgs.org.tw/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為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
Keyword | 佛教心性論; 中國佛教史; 佛教心理學; 佛教哲學詮釋學 |
Abstract | 從總體而言,中國佛教心性論是在消化印度大乘佛學的基礎上經過創造性轉化而形成的。在其形成過程之中,有兩種力量決定著它的發展路向和基本特色:第一種力量就是印度佛學的如來藏系經典以及中觀學、唯識學,第二種力量就是儒家的心學傳統、道家和魏晉玄學。前者為中國佛教心性論提供了基本的範疇和理論命題,後者則從深層次影響了中國佛教心性論的發展路向和理論範式。任何對中國佛教心性論的歷史形成所進行的考察和評估,都源於對這兩種力量之間的功能和作用的界定。而目前對於中國佛教心性論的歷史形成及其評價之所以眾說紛紜,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方法論的缺乏。由於缺乏這種一以貫之的方法論的導引,對佛教心性論的考察和評價很難超越個人好惡的感性泥沼。在此,我們擬引入西方現代的哲學詮釋學的理論和方法作為我們分析這一問題的方法論原則。
|
Table of contents | 一、一個方法論原則:哲學詮釋學 1 二、儒家的人本主義與性善性惡論 2 三、道家道體論與玄學本體論 8 四、儒家、道家、玄學對中國佛教心性論的影響綜論 12 五、中國佛教心性論範式的歷史形成 16 |
ISSN | 1609476X (P) |
Hits | 1810 |
Created date | 2009.08.03 |
Modified date | 2017.11.20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