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Author |
鄭湧
|
Date | 2009.06.01 |
Pages | 380 |
Publisher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
Publisher Url |
http://www.csspw.com.cn/
|
Location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Content type | 書籍=Book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Abstract | 中國禪宗六祖慧能,發自樵夫的內心,講述了一種平民百姓都能懂的哲學。在《壇經》中,讀者所“看”到和體驗的,是日常的真實世界里的事件發生,是人在實際生活中的種種“遭遇”和相關“應對”,由此而形成並超越著人自己的“存在”。哲學家的職責,就在于不失時機地察覺這些事件的發生,並作出如其所是的描述。本書用現象學的解釋學去。“看”中國的佛教經典《壇經》,在和書齋哲學的區別中,描述了一種朝向真實世界的哲學。這種哲學只是一種召喚或提醒,以幫助讀者回歸現實生活與內心世界。
|
Table of contents | 前言 一 《壇經》的“文本重構”——缺席與出席 (一)原作者與原著的缺席 1 原作者與原著問題上的有關分歧 2 原作者與原著缺席的不可避免 3 原作者與原著的不可還原 4 原作者意圖本身的不必追究 (二)改編者與改編本的出席 1 改編者與改編本出席的主要成因 2 改編與對原著的忠實 3 解讀是改編的繼續 4 解讀者的眼光與境界 5 解讀的機緣 6 “啐啄同時” (三)哲學小結 1 “ 獠”與宗教典籍 2 版本的演變與生存論 3 文本重構 4 起點並無一定 5 理解如何可能 6 力量來自何方 二 《壇經》的“非關文字”——話語與無言 (一)解讀《壇經》的當代語境 1 中國哲學的語言現狀 2 改變中國在世界哲壇的失語狀態 3 解讀中國的宗教典籍 4 從對名人名著的解讀到實際地生活 5 作為以實際行動為主的生命踐履 6 改變中國老百姓的失語狀態 (二)《壇經》的語言經驗 1 地道的中國底層生存經驗及其語言 (1)語言的社會分層與底層語言的生成 (2)“生活世界”及其“經驗”的“文本”化 (3)底層生活與地氣、底氣 (4)土地與人生死攸關 (5)“土地”與中國哲學的淵源 (6)生命的草根性 (7)地氣、底氣、文氣 (8)“氣”與現象學 2 《壇經》所涉及的語言哲學問題 (1)“對話”的哲學思考 A.《壇經》“對話”文體的哲學意義 B.“對話”作為生命、他者的叩問 C.在“應對”、“回答”中所實現的生命 (2)“白描”的哲學思考 A.日常生活語言與“白描” B.日常生活的“白描”與哲學語言 C.以哲學視角來看“白描” D.“白描”中的“發生” E.“白描”與對“文本”的超越 (3)“無”的“叩問” (4)哲學語言的“本土化”問題 (5)“名”、“實”問題 (6)“生存”與“存在方式” (7)“語言的生命”問題(8)“意義”、“傳心”與“心靈印跡” (三)不同的“說” ——《壇經》與《聖經》、《塔木德》的比較 (四)“非關文字”、“無言” (五)失語狀態的改變,不在語言文字本身 三 《壇經》的“非精英”道路——人生的定位與定義 四 《壇經》的“非精神”生活世界——精神生活與肉體勞作 五 《壇經》的“作為動物的人”——獸、人、神 後記 |
ISBN | 9787500478447 (平) |
Hits | 480 |
Created date | 2009.09.21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