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論漢譯《究竟一乘寶性論》的文本與思想特色
Author 蔡孔章 (撰)
Date2008
Publisher佛光大學宗教學系
Publisher Url http://www.fgu.edu.tw/~buddhist/
Location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佛光大學
Department宗教學系
Advisor劉國威
Publication year97
Keyword一切眾生有如來藏; 三經 一論; 自性清淨; 理論化; 信
Abstract承襲《如來藏經》、《不增不減經》、《勝鬘經》等早期大乘如來藏思想經典,《寶性論》予以理論化,用「法」闡述如來藏思想,說如來藏是「一切眾生有如來藏」、「無量煩惱所纏如來藏」、「不空如來藏」、「滅諦」、「過於?琩F不離不脫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如來藏本際不相應體不思議法自性清淨心」、「常恆清涼不變有法」是「眾生界」、「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間上上藏」、「自性清涼藏」。《寶性論》用三個角度去闡述如來藏。一、於〈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品第五〉獨創以如來藏十義來描述如來藏總相,和於〈無量煩惱所纏品第六〉闡述如來藏三義,並引《如來藏經》九喻來描述如來藏別相。二、引《陀羅尼自在王經》七句金剛句,用「佛寶、法寶、僧寶」,和「佛菩提、如來功德、自然不休息佛業」等六句來闡述「如來藏」(「眾生」、「佛性」)而形成一個串連整部論的完整思想體系。三、引《不增不減經》如來藏三義,以「自性清淨心」為「界」分稱為「自性清涼法身」、「自性本來清淨」(權稱雜垢清淨)和「離垢清淨」來描述如來藏。《寶性論》引《不增不減經》之法身隨順世間為眾生,如來對眾生(包括聲聞、辟支佛乘)方便說法,說「依如來藏故說生死,是名善說」,另於〈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僻品第五〉中,有離欲因的中道法和對治法(包括和常、樂、我、淨四波羅蜜等四果)而為實踐與修行過程。《寶性論》對於「信」、「信解」功能,從「不可思議法」之「唯信佛語」到修行實踐過程的「恆常清涼不變有法」、「信法、般若、禪定、大悲」等四法之「信解」而「信為有」、「信畢竟得」、「信諸功德」之功能矣。
Table of contents緒論 1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1
貳、文獻回顧 2
參、研究方法 3
肆、研究範圍 3
伍、研究綱要 5
第一章《寶性論》作者、譯者、歷史背景和分卷結合性 7
第一節 《寶性論》譯本、全稱和作者、譯者介紹 7
壹、《寶性論》漢譯本和全稱 7
貳、《寶性論》的著者和譯者 8
第二節 《寶性論》引述之經典及譯者介紹 9
壹、《寶性論》引述之經典 10
貳、《寶性論》引述經典譯者介紹 13
參、《寶性論》引述之經典在北朝(北魏)時期之流通情形 17
第三節 漢譯《寶性論》的分卷和結合必要性 19
壹、依經錄對《寶性論》的分卷 19
貳、從漢譯分卷談《寶性論》思想連貫性 21
參、從「此論廣門有十一品,中則七品,略惟一品」意義談四卷結合性 22
第二章《寶性論》概述 24
第一節 《寶性論》的理論架構 24
壹、《寶性論》的內容架構 24
貳、《寶性論》引用經論 25
第二節 《寶性論》卷一(《《大正藏》》第三十一冊,頁820c-822b) 27
壹、《寶性論》概論(七金剛句) 27
第三節 《寶性論》卷二(《《大正藏》》第三十一冊,頁822b-828a) 29
壹、〈佛寶品第二〉(本品與卷四〈自然不休息佛業品第十〉相輝映) 29
貳:〈法寶品第三〉 30
參、〈僧寶品第四〉 32
第四節 《寶性論》卷三(《《大正藏》》第三十一冊,頁828a-836) 36
壹〈一切眾生有如來藏第五〉 36
第五節 《寶性論》卷四(《《大正藏》》卷第三十一冊,頁837-848a) 49
壹、〈無量煩惱所?品第六〉 50
貳、〈為何說義品第七〉 57
參、〈身轉清淨成菩提品第八〉 57
肆、〈如來功德品第九〉 63
伍、〈自然不休息佛業品第十〉 65
陸、〈校量信功德品第十一〉 69
第三章《寶性論》理論連貫性------幾個關鍵佛學名相 72
第一節 概說 72
壹、概況 72
貳、支那內學院呂澂主張「性寂」、「性覺」說與《寶性論》內容之關連性 73
第二節 自性清淨心(citta-prak?ti- pari?uddha) 74
壹、淵源於《阿含經》的心性本淨(citta-prak?ti-prabh?svara) 74
貳、《寶性論》中的「自性清淨心」 75
參、印順導師關於大乘佛教如來藏思想之「真常唯心」判說與《寶性論》的關連性 77
第三節 佛性(buddha-dh?tu) 78
壹、大般涅槃經的佛性思想 78
貳、《寶性論》對於「佛性」詞之使用 80
第四節 如來藏(tath?gata-garbha) 81
壹、概說 81
貳、眾生 81
參、如來藏 82
第五節 三寶之因(hetu) 88
壹、《寶性論》如來藏「因」義 88
貳、《寶性論》三寶之「因」 89
第六節 轉依(??ra-pariv?tti) 90
壹、轉依義 90
貳、《寶性論》的轉依 91
第七節 信(?raddh?,adhimukti) 92
壹、概說 93
貳、從《寶性論》談三經一論如來藏思想之「信」 93
第四章、從《寶性論》談三經一論如來藏思想理論性和連貫性 97
第一節 從《寶性論》談三經一論如來藏思想順序 97
壹、概說 97
貳、《如來藏經》: 98
參、《不增不減經》: 98
肆、《勝鬘經》 99
伍、從《寶性論》談三經一論如來藏思想順序 100
陸、小結 100
第二節 從《寶性論》談三經一論如來藏思想的思想彙總 101
壹、《如來藏經 》 101
貳、《不增不減經》 101
參、《勝鬘經》 102
肆、《寶性論》理論獨特性 104
伍、用《不增不減經》理論,串連眾生界(法)與法身的相互性,如表4-1 105
陸、用《不增不減經》理論談三經一論對於「信」之使用,如表4-2 106
第三節 從《寶性論》引《不增不減經》、《勝鬘經》之字詞比對談如來藏思想理論化 106
壹、《寶性論》卷一概說 106
貳、《寶性論》卷二〈法寶品第二〉 108
參、《寶性論》卷二〈僧寶品第三〉 108
肆、《寶性論》卷三〈一切眾生有如來藏品第五〉 111
伍、《寶性論》卷四〈無量煩惱所?品第六〉 115
陸、《寶性論》卷四〈身轉清淨成菩提品第八〉 116
柒、小結 116
第四節 《寶性論》思想體系連貫性----雖分立四卷而綜其成 117
壹、《寶性論》思想架構,如圖4-1所示: 117
貳、《寶性論》思想體系連貫性,如圖4-2所示: 117
結論 123
壹、《寶性論》所引述《勝鬘經》內容之不同意見 123
貳、對 中村瑞隆著述〈如來藏的體系〉之不同看法 124
參、對 釋恆清著述《佛性思想》中關於「不空如來藏」定義之不同看法 125
肆、對 印順著《如來藏之研究》關於「轉依」定義之不同看法 126
伍、總結 126
【參考書目】 129
一、引用《《大正藏》》之原典: 129
二、專書書目: 130
三、論文 130
Hits685
Created date2009.11.19
Modified date2023.04.06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215648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