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佛教願文的發展及其東傳日本研究=The Develop of Chinese Buddhism Yuannwen and Japan Ganmom
Author 李映瑾 (著)=Lee, Ying-chin (au.)
Date2008
Pages344
Publisher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所
Publisher Url http://litera.ccu.edu.tw/
Location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doctor
Institution國立中正大學
Department中國文學研究所
Advisor鄭阿財
Publication year97
Keyword願文=Yuannwen; 日本願文=Ganmom; 敦煌=Dunhuang; 日本漢文學
Abstract「願文」是一種伴隨著宗教信仰而生的文字產物,於中國南北朝時代流行於社會之中。身為一種宗教應用文類,願文的結構涉及了宗教信仰、儀式與民間習俗,願文的內容除了反映宗教觀念與民間習俗之外,還保存了中國南北朝至唐、五代時期的社會概況與歷史資料。因此,願文不僅是研究宗教者必須瞭解與分析的宗教應用文類,同時也是探索中國南北朝至唐、五代時期民間生活與歷史的重要資料。隨著願文的文類遠流、使用階層的變異與中國南北朝至唐、五代其間文學潮流的演變,願文文辭也在中國的雅文學與俗文學之間擺盪,成為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特殊宗教文書,與一貫以實用性、便利性為主要訴求的宗教應用文書開展出不同的樣貌。由中國東晉時期發展起來的願文,結合了時代與文學的潮流,以駢文作為主要撰寫的體裁,發展出工整駢麗的行文,因此,以美麗詞彙與宗教信仰鎔鑄而成的願文,是一種由中國文學與佛教思想共同孕生的文字產物。緣由宗教傳播的力量以及當時普遍流行的宗教功德觀念,願文成為中國南北朝至唐五代時重要的宗教應用文類之一,不過,願文除了其宗教價值之外,其文類本身的源流、發展與影響與體裁的擇取過程,也是需要關注與研討的一環。與中國一海之隔的日本從6世紀末、7世紀初時開啟漢化的門扉,此後大量輸入中國文化,包含政治體制、宗教思想、文學寫作、藝術技藝等等,都有濃厚的晉唐風味。此時,盛行於中國的宗教文書-──「願文」,也傳入了日本。傳播至日本的中國佛教願文,除了本有的宗教用途之外,還凝練著中國駢文的精華與結晶,因此願文傳入日本之後,其文學地位易轍而新生。除了大量漢文學家與漢文底子深厚的佛教僧侶投入願文的創作、使願文內容更富含文學氣息之外,日本文壇還將願文視為重要的文學體裁,並由當代著名的漢文學家將願文代表作品與其他漢文辭、賦典範一起收歸、編纂成文集。這個文類評量基準的變異,是中國佛教願文與東傳至日本的願文發展相異的關鍵。從此之後,在日本發展的願文以抒情文類的面貌,往經典漢文體裁的方向發展,與中國後期佛教願文所呈現的世俗化面貌,開展出不同的歷史與文獻價值。而東傳至日本的願文除了晉身日本漢文學經典體裁之列位外,其文章中的名言佳句也憑藉其優美的構詞藝術、深遠的辭章意境,成為後世的日本漢文學,如:軍記物語之用語典故出處,故「願文」此一文學體裁對於日本漢文學之影響不可謂之不巨。
Table of 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對象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目的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檢討

第二章 願文的本質與形成
第一節 願文的定義、範疇與源流
第二節 願文的體裁與結構
第三節 願文的文獻現況

第三章 南北朝時期佛教願文的發展
第一節 以齋會願文為發展主軸的南朝願文
一、 齋會願文的特色
二、 齋會願文與南朝文學
三、 其他類別之南朝願文
第二節 以造像願文與題記願文為發展主軸的北朝願文
一、 造像願文與題記願文的特色
二、 造像願文、題記願文與北朝文學
第三節 具地域色彩的南北朝時期佛教願文

第四章 隋至唐中期佛教願文的發展
第一節 齋會願文的形式轉變及其影響
一、 齋會願文第一階段的形變──隋煬帝與唐太宗的亡齋願文
二、 齋會願文的第二階段形變──宋之問的齋會願文
第二節 造像願文的發展
一、 隋至唐中期造像實體的發展
二、 隋至唐中期造像願文的內容與主題
第三節 題記願文的發展
一、 隋煬帝題記願文的意義與價值
二、 隋代至唐中期民間題記願文的內容與主題
第四節 隋至唐中期佛教願文的承先與啟後

第五章 唐中期至五代佛教願文的發展
第一節 齋會願文的發展
一、 齋文與齋會願文的區別
二、 敦煌齋文的種類與文字特色──以P.2940與P.2178〈齋琬文一卷〉為視角
三、 敦煌齋會願文所映照的民間生活百態
第二節 造像願文的發展
一、 唐中期至五代的造像願文
二、 與石窟、寺院建築結合的敦煌造像願文
第三節 題記願文的內容與發展
第四節 成熟與僵化---唐中期至五代佛教願文的特色

第六章 願文的形式特色
第一節 願文的套語特色
第二節 齋文化願文的形式特色
一、 片段的齋文與完整的齋會願文
二、 套用式文書的三種意涵

第七章 願文反映的佛教思想
第一節 南朝願文所反映的佛教思想
第二節 北朝願文所反映的佛教思想
第三節 隋唐五代願文所反映的佛教思想

第八章 東傳日本的願文的容受與發展
第一節 願文的傳播
一、 願文東傳的文化歷程
二、 日本願文的定義與範疇
三、 日本願文的體裁與結構
四、 日本願文的發展階段與現存文獻狀況
第二節 日本容受願文的背景
第三節 日本願文的兩大發展階段
一、 平行輸入與多元應用──唐化運動時期的願文
二、 駢儷化與階層化的願文──平安朝後期的願文

第九章 唐化運動下的日本願文
第一節 奈良時期唐化運動下的願文
一、 奈良時期願文的類別
二、 奈良時期願文的特色
三、 奈良時期願文所反映的佛教思想
第二節 唐化運動下平安朝前期的願文
一、 平安朝前期願文的特色與代表作品
二、 平安朝前期願文的特色
三、 平安朝前期願文所反映的佛教思想
第三節 唐化運動下的願文發展與影響

第十章 平安朝後期的日本願文
第一節 平安朝後期願文的特色與代表作品
一、 駢儷化的願文──《本朝文粹》與《本朝續文粹》
二、 階層化的願文──《江都督納言願文集》
第二節 平安朝後期願文的特色
第三節 平安朝後期願文的發展與影響

第十一章 結論
一、 中國佛教願文的發展與影響
二、 日本願文的發展與影響

參考書目
一、 專書
二、 單篇論文類
三、 學位論文類
Hits496
Created date2009.11.26
Modified date2015.12.11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216216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