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內觀雜誌編輯組 (編)
|
Volume | n.28 |
Date | 2004.10 |
Pages | 25 |
Publisher | 內觀雜誌社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連續性出版品=Serial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本期重點:指出菩薩行者,要認清自己所走的菩薩道內容。 |
Keyword | 瑜伽師地論; 菩薩地; 菩薩道; 因果 |
Abstract | 《瑜伽師地論》中第35-50卷的〈菩薩地〉是印度本土有關菩薩道的集大成的要典,其內容談空不多,注重實踐細節則多。本文指出,想走菩薩道就要先具有菩薩的種性,培養廣大的心胸,眼光放遠而實踐則要拉回當下。菩薩道的前階段可以說是為了培養慈悲心(菩薩菩提,悲所建立),整個力氣皆以前五度為主,此所以〈菩薩地〉只略提般若也。如果尚未具足菩薩種性,就奢談開悟、成佛,不外是戲論而已。走菩薩道時,要認清自己的目標和所處的階段,這些重點在〈菩薩地〉都有詳細的說明。
|
Table of contents | 一、前言 3 二、〈菩薩地〉的架構以及各品的要義 3 (一)持瑜伽處(共18品) (二)持隨法瑜伽處(共4品) (三)持究竟瑜伽處(共5品) (四)持次第瑜伽處(1品) 三、菩薩道中的重要階段 7 (一)十三住 (二)十一清淨 (三)十地、七種地 (四)不同階段的菩薩 (五)不同階段的斷障 四、菩薩道的廣大因果 12 (一)實踐六度和四攝 (二)行十種波羅蜜多 (三)播下十力的種子 (四)感果 五、菩薩道的修行要點和特色 17 (一)菩薩種性與真實菩薩 (二)懺悔與消災 (三)菩薩道的超越處 六、結語 24 |
Hits | 953 |
Created date | 2010.01.22 |
Modified date | 2023.08.21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