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鄭志明
|
Source |
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上輯)
|
Date | 1995.07 |
Pages | 125 - 155 |
Publisher |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宗教研究委員會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台灣佛教=Taiwanese Buddhism |
Abstract | 佛教不只是種出世的宗教團體,也有著強烈的入世關 懷,長期以來與世俗社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進行各種文 化的相互交流,成民間社會生活的主精神文明. 近年 來,佛教信仰又熱絡起來,各種佛教機構如兩後春筍般地 林立,洋溢著佛教弘法的熱力. 佛教在弘法的過程中,除 了神聖性質的期修性活動與儀式性服務外,也推動各種社 會福利事業,與現世社會的具體利益結合,宣揚佛教慈悲 布施的教化理念.
可是佛教的這種社會參與,近年來也引發出一些諍議 ,主是佛教的社會參與依舊偏重在個人的倫理與修持上 ,有沒必要轉向於大眾集體性的社會正義與社會倫理的 實踐上. 這個問題原本只是個觀今性的諍議,卻在萬 佛會的成立與發展後,將問題尖銳化了. 就一個重視解脫 與度世的宗教團體,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應扮演著什麼 樣的角色呢? 萬佛會自以為是在弘揚與實踐佛教的利他精 神,積地推動其伸張社會正義的宏法責任. 故該組織除 共修性活動外,也增列了一些世俗性的任務如推廣世界和 平,遏止戰爭,維護人權死刑特赦,政治犯豁免,人身殘 疾老弱安養,婦女被害救濟,對抗各種剝削或惡勢力集團 ,對治各種貪臧枉法的腐敗事件等.
萬佛會自稱為「大唐密教」,在作法上與一般佛教團 體有些不同,引起了許多諍議,甚至被視為邪教. 或許萬 佛會在實際的作法有些諍議處,可是其社會參與旳主張 ,值得我們就事論事重新來加以檢討與反省. |
Hits | 951 |
Created date | 1998.07.22
|
Modified date | 2015.08.13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