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方立天
|
Source |
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中輯)
|
Date | 1995.07 |
Pages | 387 - 397 |
Publisher |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宗教研究委員會 |
Location | 臺北, 臺灣 [Taipei,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心性論; 心靈圓湛; 本心; 知覺; 自性清淨 |
Abstract | 一. 禪宗青原一系石頭希遷在向弟子介紹自己的法門 時說:汝等當知:自己心靈,體離斷常,性非垢淨; 湛然 圓滿,凡聖齊同; 用無方,離心,意,,識. 三界六道 ,唯自心現; 水月鏡像,豈有生滅? 汝能知之,無所不備 .」(注 1)這段話闡明了自心的體,性,功能和特徵,是 石頭宗人心性理論的基石和主導禪修的指針.
二. 石頭宗人通過論述自心與日常動作的關係,來為 自心定性. 希遷法嗣潮洲大顛和尚批判洪洲宗人以揚眉瞬 目為佛性表現的觀點,強調「除卻一切妄運想念見量」才 是真心. 清涼文益弟子紹岩禪師認為講心要同時反對兩種 看法:一是以為語言談笑,凝然杜默,參尋探訪,觀山玩 水等就是本心的表現; 一是離開心中妄想,另外追求一種 能周遍十方世界的心靈為本心. 這是以真心與日常表現, 真心與外部世界是一種不即不離的關係,來為本心定性和 定位.
三. 石頭宗人還十分重視通過睡眠和醒覺的比較來論 述本心的存在與作用問題. 唐末五代玄沙師備禪師從人在 睡眠時失去知覺來論證,那種以人心昭昭靈靈為人身的主 宰的說法是錯誤的,強調眾生的主宰不是認知特性,而是 佛教功德,唯有積累功德才是決定人生命運的主宰. 宋代 本先禪師從人在睡眠時「不知一切」,醒覺時「知如故」 ,來考察人的本性的存在問題,並要求門人對這樣的本性 進行體察究取.
(注1)《景德傳燈錄》卷十 <南岳石頭希遷大師>,《 大正藏》第 51 卷,第 309 頁中. |
Hits | 1065 |
Created date | 1998.07.22
|
Modified date | 2012.09.0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