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霍韜晦
|
Source |
佛光學報=Fokuang Buddhist Journal
|
Volume | n.3 |
Date | 1978.08 |
Pages | 50 - 77 |
Publisher |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 |
Location | 高雄縣, 臺灣 [Kaohsiung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陳那 |
Abstract | 佛家邏輯在陳那時代,是以「歸證」的姿態出現,先標宗,後出因,再以因宗間的不相離性為大前提來證明宗支的推出是一邏輯的歸結,陳那這種從果的正反面以探討因的做法引起不少問題,在由宗溯因,由因證宗兩段運作歷程中,前者是歸納的設準,後者是演譯的根據,兩者功能不同,則因明論式明顯的分為兩段,因喻不一致. 法稱對因在論式的構作,重視其邏輯性. 法稱求因,注意因與宗應構成何種關係,然後合法,這是從因上望,構成「因三相」. 法稱的簡化,使因喻合一. 十一世紀,寶積靜著「內在滿論」認為因宗不相離性應在有法之內把握,而喻依即在其中,所以喻依亦不必舉,這使因明論式徹底離開存有的羈絆,而進入一原則的理世界. 佛家的後期邏輯,如八世紀以後開始廣泛應用歸謬法,此外對命題的性質,概念的成立,都有很好的研究.
|
Table of contents | 前言 一. 歷史的檢索 二. 陳那時代因明論式結構的基本觀念及其所發生的問題 三. 法稱時代因明論式結構基本觀念的改變 四. 法稱對因法的分解 五. 法稱以後的佛家邏輯的發展 附錄 佛教邏輯主之研究用書與參考文獻 一. 漢譯資料 二. 法稱以後之梵文原典與翻譯 三. 一般參考書 |
Hits | 515 |
Created date | 2001.04.19
|
Modified date | 2020.04.0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