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Author |
黎金剛
|
Date | 1972.06 |
Publisher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Publisher Url |
http://www2.ntnu.edu.tw/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Department | 國文研究所 |
Advisor | 程發軔 |
Publication year | 61 |
Keyword | 禪學; 明代 |
Abstract | 第一章禪學與心學之起源。Ⅰ禪學:※禪學之界說,※自釋迦牟尼至第二十八組,※中國達磨以前之禪學;Ⅱ心學:※心學之界說,※宋代心學概觀:邵雍、張載、程明道、程伊川、朱熹,※陸象山之心學。 第二章禪學與心學之繼承及其發展。Ⅰ禪學:※菩提達磨,※慧可,※僧璨,※道信:a.牛頭法融,b.東山弘忍,※1.慧能:※慧能年代考,※從誕生到得法,※行化四十餘年,※入滅前後的教誡,※2.神秀--南頓北漸;Ⅱ心學:※陸學後繼,※明代學術大綱,※明代理學之派別、圖表,※陳白沙、湛甘泉,※王陽明--明代心學宗主,※陽明心學之特點:a.心即理說,b.致良知說,c.知行合一說。 第三章禪學與心學之派別。Ⅰ禪學:①中原的荷澤宗、荷澤宗所傳,②江南的洪州與石頭宗,洪州石頭所傳,③劍南的保唐宗,保唐宗所傳,④永嘉玄覺,⑤慧中,中國禪宗傳授簡表及其解釋五家七宗;Ⅱ心學,(A)陽明之心學派:a.浙中學派:錢德洪、王畿,b.江右學派:鄒守益、歐陽德、羅念庵、聶豹,c.泰州學派:王心齋,(B)陽明心學之再傳及其蛻變:羅近溪、胡直、何心隱、李卓吾、圖表。 第四章禪學與心學之關係
|
Table of contents | 一. 禪學與心學之起源 (一) 禪學 1. 禪學之界說 2. 自釋迦牟尼至第二十八祖 3. 中國達磨以前之禪學 (二) 心學 1. 心學之界說 2. 宋代心學概觀--邵雍,張載,程明道, 程伊川,朱熹 3. 陸象山之心學 二. 禪學與心學之繼承及其發展 (一) 禪學 1. 菩提達磨 2. 慧可 3. 僧璨 4. 道信 (1)牛頭法融 (2)東山弘忍 5. 慧能 (1)慧能年代考 (2)從誕生到得法 (3)行化四十餘年 (4)入滅前後的教誡 6. 神秀--南頓北漸 (二) 心學 1. 陸學後繼 2. 明代學術大綱 3. 明代理學之派別,圖表 4. 陳白沙,湛甘泉 5. 王陽明--明代心學宗主 6. 陽明心學之特點 (1)心即理說 (2)致良知說 (3)知行合一說 三. 禪學與心學之派別 (一) 禪學 1. 中原的荷澤宗,荷澤宗所傳 2. 江南的洪州與石頭宗,洪州石頭所傳 3. 劍南的保唐宗,保唐宗所傳 4. 永嘉玄覺 5. 慧中 中國禪宗傳授簡表及其解釋,五家,七宗 (二) 心學 1. 陽明之心學派 (1)浙中學派:錢德洪,王畿 (2)江右學派:鄒守益,歐陽德,羅念庵 ,聶豹 (3)泰州學派:王心齋 2. 陽明心學之再傳及其蛻變:羅近溪,胡 直,何心隱,李卓吾,圖表 四. 禪學與心學之關係 |
Hits | 273 |
Created date | 1998.07.22 |
Modified date | 2015.09.30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