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胡順萍
|
Date | 1988.06 |
Publisher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
Publisher Url |
http://ch.ntnu.edu.tw/main.php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Department | 國文研究所 |
Advisor | 黃錦鋐 |
Publication year | 76 |
Keyword | 六祖壇經; 思想; 禪宗; 慧能; 壇經 |
Abstract | 本論文之撰寫主旨,在於禪宗影響吾國甚深,即以時人喜言「平常心是道」而見。且坊間有關公案解析之著作亦豐,此皆有助於了解禪宗之特色。然開宗關鍵者慧能大師,其一生行誼教法,弟子集錄而成『六祖壇經』,乃本宗之精髓。雖禪宗本無特定之經論與思考方式,然慧能宣法之內容,或源於內心自省,或源於諸祖之心傳,其間之關係為何,此乃本論文撰寫之主要動機。且『壇經』之成,非憑空而來,慧能對修行法門所揭示之真義,將深奧之理普遍通俗化,移風易俗,助皇王之化,其功之大,影響之深,實具研究之價值。本論文對於『壇經』所採用之版本,以『大正藏經』所收錄一是敦煌本,一是宗寶本為主要依據。敦煌本所載大梵寺之施法,為『壇經』之原貌,此本乃目前保存中之最古本。『壇經』屢經後人潤飾增添,而成目前最通行之本,即是寶本。除『壇經』版本之外,本論文所引用之文獻資料,於佛經方面,亦皆以『大正藏經』、『卍續藏經』所引原文為主。兼輔以當代時人所撰之碑文、後人著作等。禪宗涵蓋層面甚廣,難以兼顧,故本論文研究內容,以『壇經』為主幹,上溯西天二十八祖之傳宗體系,再探討中土五祖之行儀教法,於此特別著重祖師附屬弟子之經論,法門之修行,終至慧能而成宗。由『壇經』所呈顯之真義,可見慧能之風範,故再研究『壇經』與相關經論之關係,且論述慧能對於修行法門賦與重新衡定之價值,終開展日後五家傳燈之興盛。其影響層面之廣,亦必專書論述,故本論文末章僅以王陽明思想為論述一二。 本論文所冀望呈現之義,在於說明『壇經』之成有其背景,禪宗亦非僅棒喝交馳、公案解析而已。雖言行住坐臥亦是修道,然非無所事事而已,後世之狂禪,實離本彌甚。斯篇之成,但以疏解禪宗之誤,以見其貌獻一力。
|
Table of contents | 一. 禪之起源 (一) 西天二十八祖之傳說 1. 正法眼藏與拈花微笑 2. 七佛之偈 3. 西方二十八祖之異說 (二) 中土初期禪宗五祖之宗風行誼 1. 初祖菩提達摩 (1)生平傳說 (2)二入四行 (3)楞伽宗要 2. 二祖慧可禪師 (1)慧可傳 (2)斷臂說 (3)頭陀行 3. 三祖僧璨禪師 (1)生平傳說 (2)信心銘 4. 四祖道信禪師 (1)道信傳 (2)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 5. 五祖弘忍禪師 (1)弘忍傳 (2)東山法門 (3)最上乘論 二. 六祖慧能與壇經版本 (一) 六祖慧能之生平事蹟 1. 安名出生 2. 學道得法 3. 薙髮出家 4. 說法行化 5. 寂前囑付 (二) 壇經版本之探索 1. 敦煌本 2. 惠昕本 3. 契嵩本 4. 德異本 5. 宗寶本 三. 壇經中心思想之源流 (一) 般若 1. 摩訶般若波羅蜜 2. 金剛般若波羅蜜 (二) 自性 1. 楞伽經之成自性如來藏心 2. 起信論之如來藏義 3. 涅槃經之佛性義 (三)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1. 無念為宗 (1)起信論之無念義 2. 無相為體 (1)起信論之無相修行 (2)金剛經之無相實相義 3. 無住為本 (1)維摩詰經「從無住本立一切法」 (2)金剛經「無所住而生其心」 (3)文殊說般若經之無往義 四. 由中心思想所開展之修行法門 (一) 禪定之真義 (二) 功德與修道 (三) 淨土之真義 (四) 頓悟之真義 五. 五家傳燈 (一) 溈仰宗 1. 九十七圓相接引學人 2. 大圓鏡智之宗旨 3. 體用圓融之宗風 (二) 臨濟宗 1. 四料揀接引學人 2. 無位真人之宗旨 3. 捧喝交馳之宗風 (三) 曹洞宗 1. 五位君臣頌接引學人 2. 偏正回互之宗旨 3. 道樞綿密之宗風 (四) 雲門宗 1. 雲門三句接引學人 2. 直下無事之宗旨 3. 孤危聳峻之宗風 (五) 法眼宗 1. 華嚴六相接引學人 2. 心外無法之宗旨 3. 垂機迅利之宗風 六. 壇經對後代之影響--以王陽明為主論述重心 (一) 壇經與王陽明知行合一之關係 1. 知行合一之原始模型 2. 王陽明知行合一之基本哲理 3. 壇經與知行合一之相應 (二) 壇經與王陽明致良知之關係 1. 王陽明良知之涵義 2. 良知之實踐--致之功夫 3. 壇經與致良知之會通 七. 結論 |
Hits | 959 |
Created date | 1998.07.22 |
Modified date | 2015.08.1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