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Author |
吳燦明
|
Date | 1986.06 |
Publisher | 中國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中國文化大學 |
Department | 印度文化研究所 |
Advisor | 楊顯祥 |
Publication year | 74 |
Keyword | 淨土=Pure Land; 大乘佛教 |
Abstract | 淨土思想,是大乘佛教的特色;其中的人間淨土、天上淨土、三乘淨土、諸佛淨土, 都屬淨土思想的範圍。 在中、日、韓三國,由於歷代祖師大德特別重視與弘揚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因此,一 提到「淨土」二字,一般大眾便自然而然的想到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 但是,淨土思想當時在印度成立時,難道就只有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嗎?極樂淨土是否 真如有些人所弘揚的,只要稱唸一句彈陀聖號即可往生呢?這些疑問都是引發我撰寫 本論文的動機。因此,研究淨土思想在印度的原始風貌,正是我的最大目的;希望能 從其起源、成立、發展過程中,探查出淨土思想的精神所在。 本論文是以歷史方法,來研究淨土思想之演變。如第二章探討了原始經典中的淨土思 想,第三章敘述了大乘淨土思想的成立過程,第四章考察了大乘淨土思想的發展及流 變。其資料來源,因為梵文原典在印度早已散失,無法從原典著手,所幸,我國古代 翻譯並流傳下來大量的印度佛教經典,才得以利用這些典籍,來探查出印度的初期大 乘淨土思想概況。 研究的結果有下列三點結論: 一、初期大乘淨土思想,阿門佛妙喜淨土與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是被平等看待的,並 非如我國古德所說:「諸經所讚,盡在彌陀」。 二、初期大乘淨土思想,除了仗佛願力外,亦應自力廣修福德,才得往生,並非只靠 一句佛號即可往生淨土。 三、「稱名唸佛」並非淨土正因,這是後出的「觀無量壽佛經」新加入的思想,故如 想往生淨土,除了稱名唸佛之外,應廣集善根,多修淨業才是正途。
|
Table of contents | 一. 緒論 二. 原始經典與淨土思想 (一)人間和天上的樂土 (二)未來的人間淨土 (三)十方佛世界 三. 大乘淨土思想的成立 (一)成立的年代與地區 (二)阿閦佛的妙喜淨土 (三)阿彌陀佛極樂淨土 (四)東西淨土比較觀察 四. 大乘淨土思想的發展 (一)淨土與本願 (二)二大淨土的地位 (三)淨土思想的流傳與變化 五. 結論
|
Hits | 238 |
Created date | 1998.07.22
|
Modified date | 2016.08.24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