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釋東初
|
Date | 1985 |
Publisher | 東初出版社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Series | 東初老人全集 |
Series No. | 3 |
Content type | 書籍=Book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譯經=The Translation of Sutra; 藏經=大藏經=Tripitaka; 禪學=Study of Zen; 龜茲佛教=Kuc?na Buddhism; 論理學=因明學=Hetuvidya=Buddhist Logics; 漢傳佛教=大乘佛教=北傳佛教=Mahayana Buddhism; 鳩摩羅什=Kumarajiva; 義淨=Yijing; 經錄=經典目錄=Catalogue of Sutras; 菩提達摩=菩提達磨=達摩=達磨=Bodhidharma; 梵文; 教團; 冥契經驗=神秘經驗=神通=Miraculous Power; 阿育王=King Asoka; 金剛; 法顯=Faxian; 那爛陀=Nalanda; 佛教宗派=Buddhist Sects=Buddhist Schools; 佛教; 佛陀=Gautama Buddha; 佛; 西天取經=西行求法=To Acquire Sutras from the West; 考證; 因明; 印度佛教=Indian Buddhism; 玄奘=Xuanzang=Hiuen Tsiang; 日本佛教=Japanese Buddhism; 方言; 巴利語; 巴利文; 中國佛教=Chinese Buddhism; 小乘經典; 小乘; 大眾部=Mahasamghika; 大乘經典; 大乘 |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漢唐佛教之概觀 第二節 佛教東漸之路線 第三節 西方教士之東來 第四節 類似宗教之戰爭 第五節 文化交流之示範 第二章 漢通西域與佛教之東漸 第一節 張騫出使大夏 第二節 中印交通之開拓 一 對南海之交通 二 對西南之交通 三 對西域之交通 第三節 大月氏為中印交通之媒介 一 希臘文化之東漸 二 佛教與阿育王 第四節 佛教輸入之始 一 輸入之年代 二 輸入之地點 第三章 漢魏六朝對蔥領以西諸國之交通 第一節 大月氏國之佛教 一 中月之交通 二 月氏佛教之成長 三 月氏東來譯經師 四 月氏之大小乘經典 五 方等教中心 第二節 安息國之佛教 一 中安之交通 二 安息東來譯經師 第三節 康居國之佛教 一 中康之交通 二 康居東來譯經師 三 西域民族之語文 第四節 迦濕彌羅國之佛教 一 迦國佛教之成長 二 中迦佛教沙門之往來 三 迦國論師及其禪學 四 唐以後迦國之佛教 第五節 健馱羅國之佛教 一 健馱羅之佛教 二 健馱羅之論師 三 健馱羅之大乘教 第四章 漢魏隋唐對蔥領以東諸國之交通 第一節 于闐國之佛教 一 于闐建國之年代 二 于闐人種之來源 三 佛教傳入之年代 四 我國蠶種輸入于闐 五 于闐之大乘經典 六 大乘佛教之東傳 七 于闐佛史新發現 第二節 龜茲國之佛教 一 龜茲釋名 二 中龜關係史 三 龜茲佛教之開展 1. 龜茲佛教之傳譯 2. 羅什與龜茲之大乘教 3. 舌彌與龜茲之小乘教 4. 大乘教之衰落 5. 龜茲佛蹟之新發現 第三節 高昌國之佛教 一 國號之由來及其演變 二 佛教傳入之年代 三 高昌王渴望之大乘教 四 回鶡文之大乘經典 第四節 疏勒與子合之佛教 一 疏勒之佛教 二 子合之佛教 第五章 漢末南北朝中印高僧之往來 第一節 漢末三國東來譯經師 第二節 兩晉東來譯經師 第三節 大翻譯家鳩摩羅什之東來 一 羅什之略傳 二 羅什之慧業 第四節 佛馱跋陀羅之東來 第五節 神通廣大之佛圖澄 第六節 魏晉西行求法諸師 第六章 方等諸經與于闐等地理之關係 第一節 于闐等在大乘經中之關係 第二節 華嚴等經與于闐之地理關係 第七章 南北朝迄隋中印高僧之往來 第一節 南北朝東來譯經師 第二節 隋代東來譯經師 第三節 南北朝西行求法諸師 第四節 宋雲途遇達摩之傳說 第五節 南北朝往來南海之諸師 第八章 唐宋時中印佛教之交通 第一節 唐代東來之譯經師 第二節 玄奘訪印及其對佛學之貢獻 一 在譯經史上之成績 二 在佛學上之成就 三 對史地學上之貢獻 四 對國家之貢獻 第三節 唐代西行求法諸師 第四節 唐代往來南海諸師 第五節 宋代西行求法諸師 第六節 范成大吳船錄之著錄 第九章 唐代與印度政治之關係 第一節 王玄策等出使印度 第二節 印度來華之使節表 第十章 唐對吐蕃之和親與中印之交通 第一節 吐蕃名稱之來源及其領域 第二節 唐對吐蕃和親之政策 第三節 文成公主開化吐蕃 第四節 玄照等經吐蕃赴印度 第五節 唐以後吐蕃之佛教 一 阿提沙之復興佛教 二 宗喀八之改革佛教 第十一章 經典傳譯與中國佛教之建設 第一節 佛教經錄之編纂 第二節 佛教宗派之創設 第三節 大藏經之彫印 第四節 世界最古之印版書 第十二章 南海諸國與中印之交通 第一節 吳晉宋梁諸書之記載 第二節 朱應康泰之出使扶南 第三節 中印文化交流中心 第四節 常駿等之出使赤土 第五節 法顯歸程之耶婆提 第六節 義淨歸程之室利佛逝 第七節 義淨所記之南海十洲 第八節 金剛智之獅子洲 第九節 掘倫洲與崑崙語 第十節 如何固守「中國門戶」 第十三章 印尼之佛教 第一節 孔子關公都在印尼 第二節 蘇門達臘與爪哇 第三節 爪哇與中國佛教之關係 第四節 印尼佛教之現狀 第五節 王道文化之精神 第十四章 佛教興起及其傳布 第一節 佛陀以前的印度思想 第二節 佛陀略傳 第三節 教團的分裂 第四節 上作部與大眾部 第五節 大乘教的興起 第六節 那爛陀寺時代 第七節 今日佛教的範圍 第十五章 現存梵本佛典之研究 第一節 梵文製造者 第二節 梵文之演變 第三節 梵文與方言 第四節 梵文之傳播 第五節 現存梵本之佛典 第十六章 巴利語及巴利文之佛典 第一節 巴利語來源釋義 第二節 巴利文之三藏寶典 第十七章 阿育王事蹟及其法敕 第一節 阿育王之事蹟 第二節 阿育王之法敕 第十八章 印度文化對中國文化之貢獻 第一節 印度曆法之傳入 第二節 印度天算書之傳入 第三節 印度因明學之傳入 第四節 印度醫學之傳入 第五節 印度藝術之傳入 第六節 印度工業之傳入 第十九章 歷代高僧訪印對後世之貢獻 第一節 法顯歷遊天竺記之研究 第二節 法顯歸程耶婆提之考證 第三節 法顯登陸美洲之臆斷 第四節 宋雲惠生等之行記 第五節 玄奘歷遊印度之西域記 第六節 義淨訪印之南海寄歸內法傳 第七節 慧超訪印之天竺記傳 第八節 悟空訪印之入天竺記 第九節 繼業等訪印之西域行程 第十節 歷代高僧訪印對後世之貢獻 一 為海外華僑開發之先鋒 二 為史地學之鴻寶 三 為文化傳播之先驅 四 為中印文化溝通之功臣 第二十章 新疆中亞之發掘與敦煌之藏書 第一節 新疆之發掘 第二節 敦煌藏書之發現 第三節 藏書發現之經過 第四節 敦煌藏書之劫運 第五節 藏書與中國文化 第二十一章 歐洲漢學家有關中亞南海史地之考證 第一節 歐洲漢學興起之因 第二節 歐洲漢學家研究之目的 第三節 伯希和之交廣印度兩道考 第四節 費瑯之崑崙及南海古道航行考 第五節 沙碗中國旅行家 第六節 列維之龜茲語考 第二十二章 日本史學家有關西域史地之研究 第一節 中國文化東被之年代 第二節 唐代日本來華之留學僧 第三節 明治維新與日本佛教之革新 第四節 大谷光瑞中亞探險之動機 第五節 從中亞所獲西域古代語文獻 一 梵文佛典方面 二 西域古代語佛典 第六節 西域佛教文化綜合之研究 第二十三章 泰歌爾之來華訪問 第一節 東洋文化之復活 第二節 國大設立中國學院 第三節 譚雲山其人其事 第四節 法周等赴印求法 第二十四章 戴寄陶先生之訪問印度 第一節 中印學會之成立 第二節 中印文化之新紀元 第三節 中印文化之源遠流長 第四節 中印兩國國民之救世精神 第二十五章 印度佛教之復興 第一節 中印文化之精神 第二節 朝禮八聖地 第三節 印度佛教之現狀 第四節 佛教重心仍在印度 第二十六章 中印交通之路線 第一節 陸路之交通 第二節 海上之交通 第二十七章 結語 第一節 千古之楷模 第二節 元代西征與耶教之東來 第三節 天主教昧於中國之禮儀 第四節 鴉片戰爭與百年來之國運 第五節 接受教訓繼往開來 |
Hits | 931 |
Created date | 1998.07.22
|
Modified date | 2014.06.1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