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從有部譬喻師發展到經部譬喻師之思想流變 -- 記一段印順導師在佛教思想史上的特見 |
|
|
|
Author |
釋悟殷 (著)
|
Source |
《印順思想》─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Buddhist and Religious Studies, Essays in Honor of Venerable Yin-Shun on his 95th Birthday
|
Date | 2000.04.16 |
Pages | 27 - 61 |
Publisher | 正聞出版社 |
Location | 新竹縣, 臺灣 [Hsinchu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有部譬喻師; 經部譬喻師; 釋印順; 依蘊立我; 依心立我; 種子薰習; 釋悟殷 |
Abstract | 西元二. 三世紀間,「有部譬喻師」脫離有部,獨立為「經部譬喻師」學派. 探尋譬喻師脫離有部的真正原因,《大毘婆沙論》,是最具關鍵性地位的論書. 本文,即依印順導師的研究成果,探討有部論師和持經譬喻師的思想歧異,發掘譬喻師脫離有部最重要的關鍵,及經部譬喻師與唯識思想的錯綜關係,藉以說明印順導師在佛教思想史上的特見. 導師說:有情是色心和合的,在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教說中,為說明有情業果相續的安立,發展出二條路線:三世實有論者,是「依蘊立我」; 二世無論者,是「依心立我」. 由此,對觀《大毘婆沙論》裡的論師和譬喻師思想,發現了譬喻師和論師最根本學說上的分歧,就在安立有情業果相續處的不同. 何以有此歧異? 往前探尋,發掘了有部譬喻師從「世體是常」,「無實成就,不成就性」,「心心所法前後起」,「三有為相非一剎那」,「有緣無智」等,都異於有部論師; 往後推訪,也出現了「無法處所攝色」,「無實表,無表業」等異說. 難怪譬喻師與有部分道揚鑣了. 經部譬喻師,洗鍊有部法法恆住自性,三世一如的思想,演化為現在實有的「種子熏習」說,作為有情生命流轉與涅槃解脫的依據. 瑜伽學者,立本於有部教義,取捨經部思想,大成唯識學說. 但由於學者之取捨不同,致思想分歧生焉!
|
Table of contents | 一. 前言 二. 世體是常 三. 無實成就,不成就性 四. 心心所前後起與三有為相非一剎那 五. 無法處所攝色與無實表無表業 六. 有緣無智與境無實體 七. 種子熏習說 八. 從三世實有到現在實有 (一) 心法相續說 (二) 心境不實說 (三) 種子新熏說 (四) 前後受熏 (五) 心不能自知 (六) 結語 後記 參考書目 |
ISBN | 9570366435 (精); 9570366443 (平) |
Hits | 1171 |
Created date | 2001.07.27
|
Modified date | 2024.06.04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