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陳俊霖
|
Source |
第三屆佛學與科學研討會論文集
|
Date | 1995 |
Pages | 161 - 176 |
Publisher | 圓覺文教基金會=Om Ar Hone Foundation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陳俊霖;量子力學; |
Abstract | 在一般人根深蒂固的觀念裡,總以為外在的事物與觀察者是互相獨立,彼此毫無關係的,如日月星辰的運行與我們有沒觀察它們無關,並不會因我們的觀察與否而停止運動. 所以廿世紀初以前,西方的科學家都認為這個宇宙是個客觀而獨立的系統,不會因任何人的觀察而有所改變. 直到1925年量子力學問世後,這個觀念才逐漸的鬆動,原因是以前物理學所研究的對象都是我們的感官可以真接觀察到的,如行星的運行軌道或棒球的飛行路線等. 可是隨科技的進步,量子力學所要研究的對象已超越我們的感官所能覺知的極限,如電子已小到我們的肉眼無法看見,也就是說我們「看不見」我們想要看的「對象」,因此原先根植於我們心中的一些觀念便面臨了挑戰. 量子力學解釋事物的這套說法,不僅使大部分的人感到困惑,甚至於連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都感慨地說:「我的腦中懂得量子力學,但心中郤不懂」.
量子力學真的那麼難懂嗎? 其實不然,量子力學之所以讓許多人無法接受,在人們過度執著以往的成見,總認為「被觀察之事物」與「觀察者」可以分開,甚至於不承認「心靈」的存在,因此無法從此自我設限的桎梏中解脫,並產生了一連串的矛盾與困擾,有鑑於此,本文的目的是希望藉科學上一些例子的探討,使大家認識到「心靈」在科學上的主導地位.
|
Table of contents | 一. 前言 二. 電子運動軌跡的探討 三. 全同粒子 四. 真空的本質:「一無所有」等於「無奇不有」 五. 結語 參考資料 |
ISBN | 9579239029 |
Hits | 633 |
Created date | 2001.08.02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