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蔡琇瑩
|
Date | 2003 |
Pages | 262 |
Publisher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
Publisher Url |
http://www.nknu.edu.tw/
|
Location | 高雄市, 臺灣 [Kaohsiung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
Department | 國文學系 |
Advisor | 王義良 |
Publication year | 91 |
Note | 全文可至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下載。 |
Keyword | 豐子愷; 兒童文學; 佛教文學=Buddhist Literature |
Abstract | 20世紀初的中國是個動盪不安的時代,面對著國難民窮. 戰爭頻仍的時代困阨,與新舊文化交替. 東西文明碰撞的矛盾衝突,人心無所適從,當時的知識份子與文藝家,普遍有著感時憂國的精神,與對人生意義的追尋. 本文採文獻探討方法由豐子愷全部的散文作品探究其生命風貌,文中以四聖諦探究豐子愷對生命之苦的領悟. 苦因的思索. 對生命苦相的消解之道,及此人生體悟與人生道途的選擇,對他生命風貌形成的影響. 研究發現: 豐子愷對生命之苦的領悟,如人世虛妄無常. 人心虛偽冷漠. 世智塵勞蒙蔽天性等,人生真相之苦,與國難民窮. 天災人禍等時代環境之苦兩方面,可見他與當時的知識份子一樣,有著感時憂國的精神並追尋人生的意義. 豐子愷在生命苦相之因的思索上認為:生命之苦是由感情壓抑. 熱衷名利. 熱衷世俗生活. 人欲橫流. 人自私自利等原因造成. 其形成主因人心敗壞,要解決生命中種種的苦,須由美化人心. 提升精神生活做起. 因其人格傾向. 師友啟迪與生活求學的背景下,豐子愷選擇以童心. 宗教. 藝術. 美育,為消解生命苦相之途,在童心嚮往. 宗教啟信. 藝術陶冶下,形成他「率真樸茂. 不慕榮利」.「謙沖仁愛. 認真堅忍」.「達觀自在. 怡然自得」.「悲天憫人. 民胞物與」.「愛國愛鄉. 嫉惡如仇」的人格特質. 表現在生活上,則是生活的藝術化. 情趣化,投射在作品中,則形成其散文. 漫畫作品「真率樸質 平淡自然」.「瑣碎平凡 人生味重」.「含蓄醞藉 弦外有餘音」的獨特風格. 由此展現其瀟灑率真. 悲天憫人. 清和動人的生命風貌. 最後,並以豐子愷漫畫作品為補充. 印證,可清楚看見其散文. 漫畫內容與風格的一致,同樣展現他消解生命之苦的歷程,與不凡的生命風貌! 論文 |
Table of contents |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歷史的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和範圍 ● 第二章 生命之苦的體悟 第一節 生命之苦 一. 人生真相之苦 (一) 人世的虛妄無常 (二) 人心的虛偽冷漠 (三) 世智塵勞的蒙蔽天性 (四) 對宇宙時空的疑惑 二. 時代環境之苦 (一) 國難民窮 (二) 天災人禍 第二節 生命苦相之因 一. 無常之因--因緣的流轉 二. 人心虛偽冷漠之因 (一) 感情壓抑 (二) 熱衷名利 三. 世智塵勞羈絆之因 (一) 熱衷世俗生活 (二) 自然與人比例支配不良 四. 國難民窮之因 (一) 二重生活不調和 (二) 人欲橫流不滿足 (三) 自私自利 ● 第三章 生命苦相的消解之道 (上) 第一節 童心的嚮往 一. 嚮往童心之因 二. 童心的內涵 三. 對孩童世界的留戀與關懷 第二節 宗教的皈依 一. 佛教因緣 二. 佛教思想 (一) 緣起論 (二) 生死觀 (三) 宇宙時空觀 (四) 悲智雙運 (五) 護生觀點 三. 佛教信仰的轉化 ● 第四章 生命苦相的消解之道 (下) 第一節 藝術的陶冶 一. 文藝因緣 二. 文藝思想 (一) 絕緣現世的審美態度 (二) 感情移入與氣韻生動 (三) 重視人格修養 (四) 藝術與人生. 生活結合 (五) 藝術的大眾化 三. 文藝創作 (一) 文藝的治療作用 (二) 文學創作 (三) 漫畫創作 第二節 美育的推動 一. 知識份子的崗位意識 二. 美育的理念 三. 美育的實踐 ● 第五章 生命風貌的呈現 第一節 人格特質 一. 率真樸茂 不慕榮利 二. 謙沖和平 認真堅忍 三. 達觀自在 怡然自得 四. 悲天憫人 民胞物與 五. 愛國愛鄉 嫉惡如仇 第二節 生活藝術 一. 生活興味的體會 二. 日常理趣的領悟 三. 居住空間的經營 第三節 藝術風格 一. 真率樸質 平淡自然 二. 瑣碎平凡 人生味重 三. 含蓄醞藉 弦外有餘音 ● 第六章 漫畫作品表現的面貌 第一節 漫畫的內容 第二節 漫畫的藝術風格 ● 第七章 結論 ● 附錄 (豐子愷年表) ● 參考書目 |
Hits | 291 |
Created date | 2003.11.21
|
Modified date | 2015.07.28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