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麻天祥
|
Source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Volume | n.4 |
Date | 1995 |
Pages | 20 - 30 |
Publisher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Location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當代中國佛教; 僧格; 中國佛教史; 因革損益; 佛理; 理論與實踐; 鈴木禪; 獻身精神; 中國禪宗; 障道; 二十一世紀 |
Abstract | 探討佛教的現代意義及未來發展,首先須區分其精神內容的佛教文化和凝固為一种宗教形態的文化佛教。前者是佛教義學的表現,後者是佛門實踐的完成。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它既可為佛教的發展創造一個適宜的環境,又可使世上的許多新概念在此中得到認同,或供現代社會的人們作出選擇。但選擇佛教的決定因素並不是現代或後現代的歷史條件和文化氛圍,而是佛教自身因革損益的程度。佛教要在21世紀進一步發展,非要實行徹底的革新不可,改良完善教義,清除陳腐的理論與實踐,具體地說,就是:一、繼承佛教的超越精神;二、繼承佛教 的批判精神;三、繼承利樂有情的獻身精神。但培養健全僧格的僧材是佛教今後發展的根本保證。 |
Hits | 392 |
Created date | 1998.04.28
|
Modified date | 2018.01.30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