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ibliographic record is provided by 李玉珉老師.
|
|
|
敦煌寫本《法身禮》初探=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Duan-huang Manuscript Fa Shen Ti(《法身禮》) |
|
|
|
Author |
汪娟 (著)=Wang, chuan (au.)
|
Source |
中華佛學研究=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
Volume | n.1 |
Date | 1997.03 |
Pages | 101 - 133 |
Publisher | 中華佛學研究所=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
Publisher Url |
http://www.chibs.edu.tw/
|
Location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法身禮; 無相禮; 無相法身禮; 文殊師利禮法身佛文; 文殊師利無相十禮; 法身 |
Abstract | 本文先從敦煌寫本中找到十一件《法身禮》的禮懺文,依其篇幅長短與文字同異分為三類,並與智昇《集諸經禮懺儀》中收錄的《文殊師利禮法身佛文》一起進行校錄與互相參照,其次列出各本的結構對照表以茲比較. 結果發現《法身禮》還有十相「無相禮」,「無相法身禮」,文殊師利禮法身佛文」,文殊師利無相十禮」等異稱.《法身禮》的儀節主有禮佛三身,唱禮懺主,十禮,總禮,五悔法,三皈依,三時偈頌等等; 其中十禮的偈頌最早見於元魏曇摩流支所譯的《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可以說是構成《法身禮》的主體部分. 而智昇所輯錄的《文殊師利禮法身佛文》已具備了整套完整的儀式,可見《法身禮》的成立最遲在第八世紀初期已完成,但流行的時代一直延續到第十世紀.《法身禮》的思想是以性空的般若中觀思想為主,同時也摻有法華,真常系的思想. 因《法身禮》的思想性比較強,比較重視理悟,因此應比較適用於知識程度較高的寺院僧眾或志求解脫的修道者來使用.
|
Table of contents | 一、前言 二、校錄 三、各本的結構對照 四、《法身禮》的名稱 五、《法身禮》的儀節 (一) 禮佛三身,唱禮懺主 (二) 十禮,總禮 (三) 五悔法 (四) 三皈依,三時偈頌 六、《法身禮》的時代 七、《法身禮》的思想 八、 結論 |
ISSN | 1026969X (P) |
Categories | 佛教-思想; 文獻資料 |
Dynasty | 中國-無 |
Regions | 中國 |
Hits | 1520 |
Created date | 1998.04.28; 2002.07.23
|
Modified date | 2017.07.24 |
![](en/images/logo/bg-btn-edit.png)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