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王月清 (撰)=Wang, Yue-ging (compose)
|
Source |
正觀雜誌=Satyabhisamaya: A Buddhist Studies Quarterly
|
Volume | n.4 |
Date | 1998.03.25 |
Pages | 101 - 120 |
Publisher | 正觀雜誌社 |
Publisher Url |
http://www.tt034.org.tw/
|
Location | 南投縣, 臺灣 [Nantou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810 |
Keyword | 佛教; 佛; 中國佛教=Chinese Buddhism; 報應論; 比較; 扶世助化 |
Abstract | 中國佛教善惡報應論作為中國佛教的理論基礎,有其印度之源、中土之流,與中國傳統報應觀和傳統「承負說」相比,中國佛教善惡報應論以其獨特的內涵和理論特徵,彌補了傳統報應理論上的侷限,開展了中土勸世化俗的新思路,成為中土教化民眾的主要宗教倫理工具,其扶世助化之功實不可沒。 中國佛教在弘傳人生的精神解脫法門的同時,還擔負著扶世助化、勸善化俗的宗教倫理使命。中國佛教要實現勸善化俗的倫理目的,除了教人們明分善惡外,還需以善惡業報輪迴的宗教理論與世俗的道德實踐相結合,從而使佛教倫理在眾聲中產生信仰的約束力量。本文擬以探究中土佛教善惡報應論的印度之源、中土之流入手,在與中土傳統報應觀和傳統「承負說」的比較中,展開以慧遠為代表的中土善惡報應論的獨特內容、理論特質和影響,以說明佛教善惡果報論的扶世助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對儒家倫理的補充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
Table of contents | 【壹】 善惡報應論的印度之源 105 【貳】 中印善惡報應論之分別 107 【參】 中土善惡報應論之特色 110 【肆】報應論與承負說之比較 113 【注釋】 119 |
ISSN | 16099575 (P) |
Hits | 993 |
Created date | 1998.08.13; 2002.06.07 |
Modified date | 2017.09.14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