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寶頂山大佛灣本尊教造像的研究=Buddhist Sculture of the Benzim Sect at Dafowan in Mt.Baoding |
|
|
|
Author |
黃錦珍 (著)
|
Date | 1998 |
Publisher | 華梵大學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hfu.edu.tw/
|
Location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華梵大學 |
Department |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Advisor | 李玉珉 |
Publication year | 86 |
Keyword | 黃錦珍 |
Abstract | 寶頂山位於四川大足縣境內,宋僧趙智鳳(1159-1249?)在此建立了聖壽院,歷代香火鼎盛,與峨嵋山齊名,同屬四川的佛教聖地之一,其著名的石刻造像群,主要分佈於大﹑小佛灣,為晚期佛教造像的代表。趙智鳳為本尊教的傳人,立意將寶頂山建立為本尊教道場;本尊教是晚唐所成立的教團,為居士柳本尊所創立,前後流傳三百多年。 寶頂山造像最大的特色,在於本尊教特有圖像模刻,主要有:大佛灣中第二十一號〈柳本尊十煉圖〉﹑第十四號〈毗盧道場〉﹑第二十七號的〈柳本尊正覺像〉等。本文則由其圖像所代表的意義,建構出本尊教派的形貌,包括教主行持側重點﹑信仰對象的內涵﹑及後繼者傳承等,以了解本尊教派孕生的重點。 柳本尊十煉圖表現了教主柳本尊的生平,及以煉行為其宗教實踐的重點;煉行為晚唐以來佛教信仰的風潮,至宋代仍為本尊教所奉持,成為本尊教特別的修行方式。本尊教毗盧佛造像的系統,包含了密教及華嚴的教義在內,顯示宋代承習的本尊教法,融匯密﹑嚴二宗內涵,為其信仰的中心要旨。而創始人趙智鳳,也於大佛灣的第十一號〈涅槃龕〉以自身形象表述承法的意願﹑並於第十七號〈報恩經變龕〉作為本尊教以佛為師的宣示。 總結前面諸說,說明本尊教派的為一個民間性所發起的教團,具有將教主的神格化,綜合各宗教義,並強調自身傳承的正統性的特色,屬於佛教發展出的新興教派,由此並可看出當時民間信仰的活力。 |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序論 第一節 寶頂山大佛灣的概況 第二節 研究成果的回顧 第三節 問題的中心 第四節 本文的結構 第二章 寶頂山大佛灣造像的年代與風格 第一節 寶頂山造像的年代 第二節 大佛灣雕像的特色 第三節 小結 第三章 柳本尊與十煉圖的解析 第一節 柳本尊的生平 第二節 柳本尊十煉圖 第三節 柳本尊現象的風潮 第四節 十煉圖的意義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毗盧像與毗盧道場 第一節 毗盧像 第二節 毗盧道場 第三節 毗盧法性海的趣入 第四節 毗盧正覺像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趙智鳳嗣法的宣言 第一節 具傳法意涵的涅槃龕 第二節 以佛為師的報恩經變龕 第三節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附錄一《唐柳本尊傳》碑 附錄二《報思經變龕》刻經 圖版 圖版目錄 參考書目 |
Hits | 711 |
Created date | 2000.12.05
|
Modified date | 2023.01.18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