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陳元音
|
Source |
華梵人文思想專輯
|
Volume | n.1 |
Date | 1996.09 |
Pages | 148 - 169 |
Publisher | 華梵人文科技學院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Location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Language | 英文=English |
Note | 附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近代法國哲學家德希達(Jacpurs Derrida)的著作已發 展到不僅西方哲學亦在文學批評上構成一個新的方向, 且在世界各地形成巨浪. 表面上看似與宗教沒關係 而互不相容,但近十年來已有學者發現其與禪學間 的因緣. 其因緣主在德希達以衍異(diffurance)的邏輯損毀 所有自我認同的念頭. 德氏稱之為「去中心」(decentering) 的語言. 他的「中心」(center)便是任何具自我認同的符號 ,而此種符號自行散播成一連串的衍異. 所有語言文字經 衍異已深入於岐異與延伸的「軌跡」(trace)中. 於是意義 不斷地流轉,使語言不會為固定,自我確證的意識與知識 所把持. 衍異的邏輯所解構的所有「中心」因深入延伸的「軌 跡」中,基本上是超越虛無主義. 這便是能與禪學交集之 處. 但德氏的解構主義仍停留於語言文字的層面上. 事 實上,禪學所解構的不僅是所謂的「文字般若」,它亦要解 構我們的生活方式與我們所住的世界. 本文專注於德氏所 忽略的語言以外的領域,以證明禪無論是其文字,禪的生 活,或吾人所住的世界早已是解構的. 筆者發現近十年來至少有三位西方的學者注意到此問 題. 故特地將他們的論點介紹於此文中. 這三位學者分別 是曾在淡江大學與臺灣大學任教的馬樂伯博士 (Robert Magliola),歐丁博士(Steve Odin)和目前在日本客座 的羅伊博士(David Loy). 其中羅伊的論文曾於第十屆國際 佛學會議發表. 此次會議於一九九一年在巴黎召開. 筆者 亦參加該次會議,對該論文的論述特別認同,在本文中 詳加介紹,並從筆者的觀點加以評論. 基本上,這三位學 者均將「禪本來就是解構的說法」加以肯定,並從這個角 度批評德希達的解構主義. 本文只是拋磚引玉,因這方 面值得深入探討的領域仍有很大的空間. |
Hits | 414 |
Created date | 2000.01.18
|
Modified date | 2016.08.03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