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熊十力《新唯識論》與佛教義理融攝的問題探討
Author 裴春苓 (撰)
Date2000
Pages117
Publisher南華大學
Publisher Url https://web.nhu.edu.tw/
Location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南華大學
Department哲學研究所
Advisor林安梧
Publication year88
Keyword裴春苓; 新唯識論; 儒佛融攝; 空宗; 有宗; 唯識學; 如來藏
Abstract首先,以熊十力所著,《唯識學概論》與《新唯識論》兩書的對比理解為主,以便對「熊十力唯識思想的轉變」及「當代儒佛論爭的議題」,做進一步的釐清. 其次,為深入了解《新唯識論》融攝佛教義理的其他問題,便又探討《新唯識論》融攝「空宗」及「如來藏」思想的問題.

首先,以熊十力所著,《唯識學概論》與《新唯識論》兩書的對比理解為主,以便對「熊十力唯識思想的轉變」及「當代儒佛論爭的議題」,做進一步的釐清. 其次,為深入了解《新唯識論》融攝佛教義理的其他問題,便又探討《新唯識論》融攝「空宗」及「如來藏」思想的問題.

本文探討的問題,集中在《唯識學概論》,《新唯識論》文言文本,《新唯識論》語體文本,這三本書融攝佛教義理的相關問題上. 資料來源主以熊十力先生的相關著作為主,並參考了佛教義理的相關著作,及國內外學術期刊,所刊載的相關論述.

本論文研究的重點主分二部分:
1. 從文本的比對到義理的詮釋.
2. 從義理的辨明到問題的釐清.
本論文研究成果:
1. 從「文本的比對」分析《新唯識論》文言文本及語體文本詮釋的發展.
2. 從「義理的辨明」了解《新唯識論》融攝佛法的相關問題.
3. 從「問題的釐清」說明「儒佛論爭」的關鍵處.

Table of contents第一章 導論
一. 研究動機
二. 研究重點
三. 研究之特色
四. 研究主題的開展
第二章《唯識學概論》與《新唯識論》的義涵
第一節,熊十力「唯識學」的研究
一. 民初的唯識學研究
二. 熊十力《唯識學概論》的撰述
三. 熊十力《新唯識論》的撰述
第二節,《唯識學概論》的義涵
一. 唯識學心理分析法
二. 阿賴耶識種子說
三.《唯識學概論》的宗旨
第三節,《新唯識論》的義涵
一. 翕闢成變說創生
二. 功能即實性
三.《新唯識論》的宗旨
第三章《新唯識論》融攝「唯識學」的問題探討
第一節,《新唯識論》對「唯識學」的修正
一. 從「識有境無」到「境識同體」
二. 從「功能差別」到「功能即實性」
三. 從「賴耶緣起論」到「本體創生論」
第二節,《新唯識論》「唯識」思想轉變關鍵處
一. 從橫向的「現象分析」轉為縱向的「宇宙創生」
二. 從「体用二分」轉為「即用顯體」
三. 從「二能變」轉為「翕闢成變」
第三節,《新唯識論》融攝「唯識學」詮釋(hermeneutice)方法分析
一. 援佛入儒
二. 同名異義
三. 解脈絡化(decontextualizing)
四. 結論
第四章《新唯識論》融攝「空宗」的問題探討
第一節,佛教「空」的義涵
一. 原始佛教的「無我即空」
二. 從部派到大乘的「一切法空」思想
三. 「空」的三層義涵
第二節,《新唯識論》融攝「空宗」的詮釋
一. 「空宗」乃遮撥一切法相
二. 從「方便顯體」到「破相顯性」的詮釋
三. 從「無生之生」到「性德之全」的詮釋
第三節,《新唯識論》「本體」義與空宗「空寂」義的異同
一.《新唯識論》所詮釋的「本體」義
二.《新唯識論》「本體」義與空宗「空寂」義的不同
三.《新唯識論》「破相顯性」與空宗「法空性」的異同
四. 結論
第五章《新唯識論》「體用相即」與中國佛教「體用相即」融攝的問題探討
第一節,《新唯識論》的「體用相即」義
一.《新唯識論》的「即用顯體」義
二.《新唯識論》「異名同義」的詮釋說明
三.《新唯識論》「體用相即」義的詮釋
第二節,中國佛教「體用相即」的義含
一. 「體用」的融攝會通
二. 「相即不二」的義含
三. 「相即不二」思想的開展
第三節,《新唯識論》「體用相即」與中國佛教「體用相即」思想的對比理解
一.《新唯識論》「體用相即」與中國佛教「體用相即」本質的不同
二.《新唯識論》「體用相即」與中國佛教「體用相即」理論架構的異同
三. 結論
第六章《新唯識論》融攝「如來藏」的問題探討
第一節,《新唯識論》「本心」義的詮釋
一.《新唯識論》文言文本所詮釋的「本心」義
二. 從「功能即實性」到「即體即用」詮釋的說明
三. 從「本心與習心之別」到「空不空如來藏」詮釋的說明
第二節,《新唯識論》「本心」義與天台,華嚴「一心」義的異同
一.《新唯識論》的「本心」說
二.《新唯識論》「本心」與「習心」之別
三.《新唯識論》的「本心」與天台,華嚴「一心」義的異同
第三節,《新唯識論》「本體的開顯」與「如來藏」思想的異同
一.《新唯識論》「本體開顯」的義涵
二.《新唯識論》「即用顯體」與《起信論》「一心二門」義的異同
三.《新唯識論》「本體的開顯」與佛教「即相顯性」義的異同
四. 結論
第七章 結論
一.《新唯識論》的時代意義
二.《新唯識論》詮釋方法的特色
三.《新唯識論》詮釋發展的特色
Hits408
Created date2000.11.13
Modified date2023.01.09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345114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