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宏智正覺禪學研究
Author 黃青萍 (著)=Huang, Ching-ping (au.)
Pages134
Publisher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Publisher Url http://www2.ntnu.edu.tw/
Location臺中市, 臺灣 [Taichung shih, Taiwan]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Department國文研究所
Advisor王開府
Publication year87
Keyword黃青萍; Huang, Ching-ping; 宏智正覺; 天童正覺; 默照禪; 看話禪; 禪; 曹洞宗; 宏智派; 四借句
Abstract禪宗自慧能以後,以頓悟禪為發展方向,尤其是見性成佛的修行,在定慧一等的理論下,著重於一切法不取不捨的心行,而與北禪宗有了南頓北漸的分別. 南方禪宗頓悟說的理論基礎中,「眾生本來是佛」的前提逐漸形成,如何讓眾人能見性自悟,是五家七宗的發展特色,隨禪者師承的不同而有各種傳法接機的宗風. 在各式各樣接引學人的方式中,坐禪法門一直被批評為「坐禪不能成佛」的妄見. 在兩宋時,曹洞宗禪師宏智正覺卻發展出以坐禪為主的默照禪,雖臨濟宗禪師大慧宗杲也隨之提出看話禪來對治默照禪的盛行,並極力抨擊默照禪為邪禪. 然而在正覺示寂時,二人卻以知音互相稱許,這吊詭的發展,是南宋禪學思想史上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雖因大慧宗杲原本是不滿曹洞宗的五位思想而投入臨濟門下,但他對默照禪的批評,主是針對默照禪重視坐禪的法門,並批評其禪法不求「悟」的論點. 宗杲的批評是否正確呢? 默照禪雖是以坐禪為主,但不能從它坐禪的主張,而認為默照禪是以坐禪為目的. 所謂「坐禪不能成佛」一句的前提是學人執於坐相,不能明白佛非定相,唯有不取捨一切法,才能證悟佛境界. 如果默照禪並非執於坐相,不以坐禪為目的,而是以坐禪為自證自悟的途徑,那麼默照禪與看話禪就只是工夫不同. 筆者以此為論題的假設,先簡單地介紹宋代禪宗發展的情形,了解正覺默照禪產生的背景,尤其是關於士大夫參禪的風氣與文字禪的發展,這兩項時代趨勢,與正覺默照禪的發展息息相關. 然後再介紹正覺的一生的經歷與事蹟,及他禪學思想的背景. 除對正覺能有更深刻的認識外,還藉此明白他所傳承的曹洞宗宗旨. 關於正覺的禪學思想,則是根據《宏智禪師廣錄》的記載,建立其心性論,體用論與修行論等思想基礎. 從心性論與體用論去理解正覺禪學思想的架構,甚至可以看出他提倡默照禪之因. 另外,對正覺參禪的態度,則以修行論為主,做一個原則性的介紹. 希望能藉這些觀念的整理,具體地呈現出正覺的思想及其默照禪的內容,重新認識默照禪的內容,更清楚地認識正覺所主張的默照禪,探究其是否是不求悟的外道? 能不能相應於慧能所傳的心法? 對默照禪的研究,分從默照禪的意義,目的到方法,仔仔細細地分析陳列,重新詮釋出默照禪靜坐默究的內容:默與照是相輔相成的修行方法,默坐的目的是要消除攀緣外境的流轉,自照是吾人本有的般若智慧觀照自心,默與照的妙用能照徹吾人本來面目,達到超越生死及理事圓融的佛境地. 所以默照禪是經由靜坐默究,於自心處證悟的修行工夫. 本文撰寫的目的,不只希望能理解默照禪的內容外,還要將默照禪與其他重要的禪法分析比較,如達摩禪,慧能禪,神秀禪與看話禪,希望藉此釐清默照禪與其他禪法的同異處. 至於正覺禪法對後代的影響,本文分從三方面來探討. 首先整理出正覺法嗣的流傳,然後從南方曹洞宗的天童如淨及其法嗣永平道元,理解他們只管打坐的禪風,與正覺默照禪的關係. 而北方曹洞宗則是介紹萬松行秀對正覺頌古,拈古所作的二本評唱集.

Table of 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方法
一. 研究動機與問題
二. 研究方法與範圍
第二節 基本文獻與近人研究成果
一. 有關正覺的基本文獻
二. 近人研究成果
﹙一﹚國內學者
﹙二﹚日本學者
第三節 全文概述
第二章 兩宋禪宗的發展
第一節 禪宗各派的消長
第二節 思想的融攝
第三節 士大夫參禪的風氣
第四節 文字禪的發展
第三章 正覺的生平與禪學背景
第一節 正覺的生平
一. 游方參學
二. 師承丹霞子淳
三. 歷住禪寺
四. 明州天童山的復興
五. 示寂
第二節 正覺的禪學背景
一. 曹洞宗的禪學特色
﹙一﹚偏正回互的理事論
﹙二﹚不廢坐禪的修行論
二. 正覺的參學
﹙一﹚淨因法成禪師
﹙二﹚丹霞子淳禪師
第四章 正覺的禪學思想
第一節 心性論
一. 論心
﹙一﹚清淨心
﹙二﹚生滅心
﹙三﹚空心
二. 論性
三. 小結
第二節 體用論
一. 宏智四借句
二. 理事圓融
三. 用中體合
第三節 修行論
一. 真實做處唯靜坐默究
二. 不容終默,正座舉揚
三. 衲僧履道貴平懷
第五章 默照禪法的研究
第一節 默照禪的意義
一. 默
二. 照
三. 默與照
第二節 默照禪的目的
一. 照徹根源
二. 超脫生死
三. 理事圓融
四. 游戲三昧
第三節 默照禪的方法
一. 妙圓一心是唯一證處
二. 靜坐默究以休歇諸緣
三. 照破空劫前事
四. 用處無跡,回途就父
第四節 默照禪與其他禪法的比較
一. 默照禪與達摩禪
﹙一﹚捨妄歸真,凝住壁觀的達摩禪
﹙二﹚正覺對達摩禪法的繼承
1﹒《楞伽經》的如來藏思想
2﹒壁觀與默照
二. 默照禪與慧能禪
﹙一﹚般若觀照,識心見性的慧能禪
﹙二﹚默照禪法與慧能禪間的異同
1﹒頓悟思想的繼承
2﹒般若空觀結合坐禪法門的發展
3﹒游戲三昧的闡揚
三. 默照禪與神秀北宗禪
﹙一﹚凝心入定,住心看淨的神秀北宗禪
﹙二﹚默照禪與神秀北宗禪之異同
1﹒坐禪形式的差異
2﹒盡虛空看與空心的差別
四. 默照禪與看話禪
﹙一﹚大慧宗杲之看話禪.
﹙二﹚默照禪與看話禪的爭議
1﹒宗杲批評默照禪的因緣
2﹒宗杲批評默照禪的內容
3﹒默照禪與看話禪的異同
第六章 正覺禪學的影響
第一節 正覺法嗣的流傳
一. 雪竇嗣宗
二. 自得慧暉
三. 石窗法恭
四. 正覺法嗣衰微之因
第二節 只管打坐的天童如淨與永平道元
一. 心塵脫落的天童如淨
﹙一﹚生平
﹙一﹚如淨的禪法內容
1﹒兼攝五家宗風
2﹒只管打坐與心塵脫落
二. 身心脫落的永平道元
﹙一﹚生平與著作
﹙二﹚道元禪的身心脫落與修證不二
﹙三﹚默照禪與道元禪
第三節 萬松行秀之評唱集的形成
一. 生平
二.《從容庵錄》與《請益錄》
第七章 結論
附錄一 宏智正覺年譜
附錄二 曹洞宗傳承法脈
參考書目
Hits1657
Created date2000.11.24
Modified date2015.06.09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345149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